不合群的孩子,长大后也往往不适应环境,性格内向、孤僻,不敢主动承担责任,缺乏对他人的信任和自我控制能力。这种状况,有的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得以改善,有的则延续终生。
儿童不合群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天生的弱神经类型,难以适应环境;二是后天的教养方法不当(包括过分保护或漠然置之,爱的过度或爱的缺乏等)。那么,怎样从小培养孩子的合群能力,促进孩子之间正常的交往,使孩子健康成长呢?
1.
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为促进孩子优良品德的形成做出表率。父母本身不具备的优点,很难在孩子身上找到。那些活泼、热情、容易和别人和睦相处的孩子,大都有一个美满、幸福、和睦的家庭。有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自然回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尊重别人、爱护同伴的品德。
2.
家庭对孩子的关心爱护要适当。孩子得到父母的姑息迁就,就不愿意再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因为在与其他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很难找到如父母般顺从自己的伙伴。而这样的孩子一旦与其他孩子交往,常常以要求父母那样要求别人,这就会引起同伴的不满。
3.
家庭要为孩子创造与其他儿童交往的机会,要鼓励孩子交朋友。父母要教育孩子宽以待人,要有同情心,信赖朋友,不欺负弱者。在孩子带其他小朋友到家里来玩时,父母应表示欢迎,并热情招待他们。
4. 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这也是孩子之间选择同伴的重要条件。缺乏生活能力或生活能力低下的孩子,很不受同伴的欢迎。
5.
父母对孩子不可过于严格。过于严格,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和自信心,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不敢与人交往。但也不宜过分夸奖、赞扬孩子,否则容易使孩子变得高傲和任性,而不愿与他人平等交往,从而陷入孤立的境地。
6.
对孩子在共同游戏、玩耍中出现的争执,父母不要过早的干预。很多情况下,孩子们会自行解决,这也能使他们获得与人相处的经验。
儿童是乐群、恋群的,如果把他们关在冷清狭隘的家中,不但无意,反而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当家长的千万不要任意给孩子划禁区、设框框,而应让孩子在群体的交往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