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静
近段时间,天气变化无常,流感、手足口病高发,勤洗手、洗净手对于幼儿预防各种传染病至关重要。但小班的幼儿年龄小、自律力不强,因此洗手都要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稍有疏忽就会有“漏网之鱼”。
怎样让幼儿自觉洗手并认真对待呢?根据幼儿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特点。我在香皂上做文章,我把香皂装在网状的袋子里,把它们绑在洗手池的水管上。在幼儿洗手时,我对他们说:“你们在洗手是有没有发现香皂会‘跳舞’呢?”。让他们尝试之后,我进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发现香皂是怎样跳舞的。有的孩子说:“我跟香皂握手的时候它会‘跳舞’。”有的说:“香皂‘跳舞’的时候想吹泡泡。”等等。显然,幼儿对用香皂跳舞来洗手的游戏十分感兴趣。在洗手时,都会认认真真地洗,丝毫不会马虎了。洗完了,他们还会跑到我面前笑着问:“老师,你看我的小手干净了吗?”
通过这样一个契机,我们用苏州话编了一首香皂跳舞儿歌,让孩子们一边念儿歌一边洗手,孩子们洗手时配着苏州话,一个个都兴高采烈,一个月下来,孩子们再也没有不洗手的“漏网之鱼”了。
通过儿歌和游戏让孩子自觉并认真的洗手,培养了幼儿从小讲卫生的好习惯。作为教师,只要用心观察,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教育契机。
孩子们喜爱的角色游戏 2013.10
孩子们玩区域游戏已经几周了,为了提高孩子们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们乐观、自信、谦让、团结等好品质,我开了很多的店“囡囡家”、“九龙医院”、 “甜品店”、“苏州茶叶店”等,从开学到现在一直在忙碌充实着店里的材料道具。有一次我在忙着剪东西,地上掉了一些废纸,孙博文看到了主动跑过来捡起来扔到垃圾篓;放学时,有家长将《成长档案》递给我,由于放学人多没时间放,所以一直手拿着,这时纪凡希跑过来,对我笑着我:“老师,我帮你放吧。”多懂事的孩子,真是时间长了心有灵犀一点通了,呵呵,有时真的很感动。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缺点很多,缺乏自信,不会为人着想等,针对这些性格特点不是一两句的鼓励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孩子不断地去锻炼,去感受,去体验。所以让孩子们自己合作玩游戏很很重要。还记得第一开角色游戏开张,孩子们兴奋极了,医院里医生和病人一起摆弄医疗器械,医院门口更是拥挤的很,把“医院大门”给挤破了,娃娃家里更是乱成一片,家里的妈妈妈妈,爷爷奶奶、宝宝都在抢着烧饭,甚至还动起手来……游戏结束后店里更是一片狼藉。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到了一个对策:我对孩子们说:“医院、娃娃家、糖果店都是老师开的,老师把店装潢的漂漂亮亮的,有爱心的妈妈妈妈、宝宝、爷爷奶奶才能进入我的家;我的家是幸福的,家里的谁要是吵架了,不会商量,发脾气了,那我就请他离开我的家,下班后(游戏结束后)还要请这个家里的每个人将我的家整理干净的、整洁了,下次我会再次邀请他们到我家。”从那以后孩子们的坏脾气少了,下班后各个店整理的也整齐多了。医院里最乱的就是病人,于是我建议病人要排着队去看医生,不能挤,并且还派了一个警察在旁边巡视着,果然病人们都很有秩序的排起了对,下班时,医生们也是很自觉地将医院打扫干净然后离开,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常常一个人偷着乐。
在孩子们游戏时还遇到了很多的趣事:有一天,吕思成去看病,看完以后在教室里溜达了一圈,跑过来问我:“老师,看完一次可不可以再去呀?”我建议说:“当然可以呀,刚才是肚子疼,现在是牙疼,再去医院看看怎么了?”吕思成害羞的笑了笑,又去了九龙医院。在娃娃家,有孩子报告说爷爷和妈妈打起来了,于是我走进娃娃家侦查情况,后来我组织幼儿们讨论“在家妈妈妈妈,爷爷奶奶的任务。”让孩子们学会角色任务的分配。当问到孩子们在自己的家里有没有发现妈妈妈妈、爷爷奶奶打架的事情,孩子们轰然一笑。在笑声中孩子们知道了要相亲相爱。还有一次,当医生的苏佳怡居然跑到娃娃家玩起了玩具,害的病人找不到医生,于是我建议当医生的孩子要做个负责任的医生,不能随便乱跑,否则病人找不到医生会很危险的。后来医生逃跑的现象没有了。小宝是个能干的警察,可是当警察也是很无聊的,看着同伴玩的那么开心,跑过来问我:老师,警察可不可以去看病呀?我笑着说:“当然可以呀,警察也会生病呀,哪儿不舒服就去排队看看吧。”小宝开心的往医院跑去……
班上的琐事很多,真的很累,每天游戏完之后我总是反思孩子们今天玩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争取下次的游戏会更精彩。看到孩子们快乐的表情,我感到很欣慰,真是有一首歌唱到:“我们爱老师,老师喜欢我”,孩子们,让我们彼此相亲相爱的度过快乐的幼儿园时光。
2013.11
听故事
在一次即将吃中午饭前的半个小时,当幼儿把小手洗干净后,我便利用剩余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苏州沈万三的传说。故事结束过后一提问,能回答出问题的孩子少之又少,我又将这个故事重复讲了一遍,并要求过后谁也来当当小老师,在把听到的讲给同伴们听.结果,却令我很意外,请了两个听得专心的小朋友,讲得都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但我还是给予肯定评价,以一些倾向性语言暗示引导幼儿.例如:”杨x x因为听得认真,一下子就能听出故事讲的主要内容,”你们看,王x x讲得多好啊,是因为他听得认真,”等等.这样既表扬了认真听讲的孩子,又给其他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在我再次讲故事时,又给孩子们提出要求,孩子们听得比以前好多了。我相信教师要有耐心地慢慢培养,对有进步的幼儿,教师要及时表扬,肯定,奖励,慢慢会培养起孩子们的良好倾听习惯。
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闪光点 2013.12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xxx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他一直拉着妈妈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妈妈,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xxx满眼含泪地松开妈妈的手。xxx的妈妈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xxx吃饭的速度较慢,他害怕老师批评、指责他,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xxx。在活动区游戏时,xxx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他:“xxx,你喜欢玩什么?”他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xxx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他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xxx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xxx,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xxx讲故事,xxx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xxx进餐的紧张心情,我们给他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xxx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他:“xxx,你怎么啦?”“我吃不下”,“xxx,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xxx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他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他,反而给他以鼓励,以信心,帮助他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他进餐的良好习惯。
第二天,xxx和妈妈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妈妈手里还拿着几本书,他对我说:“老师,太谢谢你们了,xxx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妈妈,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xxx妈妈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2013.1
老师我不会做
今天,我给孩子们示范讲解如何用橡皮泥做栗子,孩子们课专心听着。示范结束后,我要求大家自己试一试,做一做。可xxx一拿到纸,就叫了起来:“老师,我不会做。”接着就把橡皮泥推给了旁边的小朋友。我走了过去,笑着说:“不会吧,我看你刚才听的很仔细的,大胆点,试试看,老师再帮助。”她动手了,可还是没有象其他孩子那样肯自己独立地去思考,总想依赖老师来帮助…
孩子专心、积极动脑、动手都是老师和家长所期盼的,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良好学习习惯,它是一个人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良好的习惯,才能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孩子终生受益。作为幼儿园,最基础的教学,从小培养好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显的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老师在关注孩子的差别的同时,更要细心的观察到孩子的各种学习习惯,有针对性的、有目的通过多种方法,有效的引导孩子,慢慢地朝着良好习惯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