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课题教研
课题教研
大班组2014.3-2014.6教育笔记----我用鹅卵石铺路
发布日期:2014-6-27   点击:1805

胡颖希

建构区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可创造因素,它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建构,应使每个幼儿发现自己的能力,使孩子们能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在无形中得到能力的发展,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这种创造的过程将会使幼儿体会到很大的乐趣。每个幼儿的点滴创造不但能受到大家的尊重,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别人,唤起幼儿美好的情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这对幼儿将是终生受益的。

围绕本学期的课题活动,在进行一系列欣赏苏州园林的活动后,孩子们知道了鹅卵石的路面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各不相同。对于成长于都市的孩子们来说接触自然的机会比较少,成人眼中普通的沙石在他们看来充满了生命力。考虑到大班孩子已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我带领他们采集一些朴素、不起眼的小石头,在美术课上,让他们根据石头的形状大胆想象,用色彩鲜艳的颜料和橡皮泥来装饰,自己铺出一条鹅卵石小路。

马恃诚和毛昊选好石头和彩泥开始你一块我一块地铺起小路,突然,他们两发生争执:“这块石头放这边,这条小路要转弯了。”毛昊将马恃诚放好的石头搬动了。“我放得好好的,你为什么不经我同意随便乱动呢?”马恃诚生气了。“园林的这边有个小水池,需要绕路走哦!”毛昊连忙解释,“原来是这样,那好吧,我们就转弯吧。”马恃诚善解人意地同意了。

孩子们在创作时大部分的时间是井井有条的,大家分工比较明确,但是小组成员之间也发生了一些争执,但都能自己协商解决。孩子们体验到接触自然、合作创作的快乐。

最后,我请孩子们大家互相欣赏作品,也让他们有了集体完成作品的成功体验。这样有趣的自由探索活动是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的,也是适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也体现了新的教育观。在活动中,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这样既让幼儿体验到接触自然、合作创作的快乐,又增强了他们在不同材质上进行美术活动的能力,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建构区真好玩

我们班幼儿好动、好奇,在绘画、动手建构上十分喜爱,为了更全面发展幼儿的多元能力,扩展其思维,摆弄空间,我班将从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创作区等。大班幼儿已不满足于简单形式的绘画,他们渴望去接触各种形式的绘画作品。班中的幼儿平时在美术活动中不知道如何去添画,使画面变得丰富。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在美工区开展了粘贴的活动,结合现在的季节,让幼儿动手画动植物进行粘贴来装饰春季的画面,同时开展了颜料刷画。我们根据课题还开展了识字阅读的活动,让幼儿将图片与文字相配对,提高幼儿对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体验文字及语言游戏的快乐。幼儿的小手都很巧,在创作区让幼儿利用废旧塑料袋做成服装来进行表演。大班的幼儿对数字8以内的加减有一定的了解,结合这一点制作了相应的棋子、同心圆让幼儿在游戏中对其进行巩固。搭建玩具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可是到了大班他们还是不能合作进行来搭建。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让幼儿尝试用积木和扑克牌凭自己的想象来共同搭建公园。探索区是幼儿自己动脑操作的地方,我们这次是让幼儿通过画表格的形式猜想、实际操作、进行记录来感知风能吹起那些物体。区域活动的材料是我们和幼儿共同准备的,在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地进行,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幼儿感到了自己也成为了一名小能人

幼儿建构的内容是否符合主题,形象是否丰富,往往反映了幼儿的思维水平。在以苏州园林的建筑为主题的活动中,我们先从主体形象——拙政园入手,引导幼儿说说打算建构哪些建筑形象。幼儿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一口气说出了池塘、假山、小路。接着,我们又引导幼儿进行联想。这时,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马上联想到园林里有花、草、树、房子、亭子、大门等等。经过这番引导,幼儿的结构作品就具有丰富、完整的特点,幼儿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废旧材料用处多

在活动中,我们总是考虑在幼儿欣赏的基础上,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让幼儿来表现和创造。通过较长时间的考虑,本着环保和节约的原则,我们在选择幼儿表现材料的时候,首先考虑的都是就地取材、废旧利用。运用到的材料有旧报纸、空瓶子、铁丝、鹅卵石、皱纹纸、花瓶、积木、瓶盖、海绵、垃圾袋、手纸芯、一次性纸杯等等。在“苏州园林真好看”的主题中,组织幼儿欣赏、表现花阶铺地的时候,组织全体幼儿和家长收集几大箱近千个的养乐多空瓶,把瓶底涂黑,插在PV管里,既好看又可以让幼儿踩上去,真的可以走一走。在玩了一阶段后,幼儿觉得黑色不好看,还在瓶底涂上了红色和蓝色,拼出了花花绿绿的花阶,既有园林特色,又带有幼儿自身的认知特点。在表现花阶铺路的形式上尽量多样化,除了用瓶子铺路之外,还用报纸撕成小纸条,再团成小球,做铺地的外围材料。用各色皱纹纸搓成小球,充当鹅卵石,在硬纸板上进行花阶铺地,用胶水黏在硬纸板上,铺出了菱形、圆形、花形等简单花纹,也有幼儿铺出了小熊、糖果这些带有童趣的图案,也同样深受幼儿的喜爱。在开展了漏窗的拓印活动,提供了各种物品:如六角形的花瓶、切蛋糕的三角形塑料刀、长条形积木、圆形瓶盖等,难度降低了,但幼儿的创造力被激发了,幼儿作品的效果比较好。还另辟蹊径,选用了卷筒纸的纸芯,逐一切成一个个等长的小圆筒,再对切成一个个半圆形的带拱形的纸筒。用透明的饼干塑料盒子,运用这些圆形和半圆形的纸筒,在盒子里先拼搭好造型,再用透明胶相互黏连。教师在幼儿完成作品后,进行进一步地加工,把拓印的图案剪下,加以塑封,打洞,穿上细绳,挂在教室里,变成了一种美丽的装饰物。第二个“苏州园林真好玩”主题中,用海绵制作假山,配合塑料垃圾袋制作的池塘,组成一个园林场景。用手纸芯和牙膏盒子做各种各样的拱桥,用纸盒搭平桥,用吸管和硬纸板做成具有飞檐斗角特色的苏式公交站台。在“苏州园林的花草”这个穿插性主题中,我们分别用一次性纸杯、吸管、旧报纸制作了荷花、菊花、桂花、梅花这些在苏州园林里最常见,而且具有美好含义的花卉。一次性纸杯涂上漂亮的颜色,沿杯壁向下剪成很多长条,用铅笔卷住长条,造成卷曲的造型,两个不同颜色的杯子套在一起,一朵美丽的重瓣菊花就做好了。旧报纸卷成长条形做树干,剪出各色的花瓣贴成一枝枝红梅、绿梅、腊梅。

运用各种废旧材料一直是幼儿园的传统,在今后的科研活动中,我们将秉承这一传统,继续收集多种废旧材料,扩展材料的范围,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永远的感动

在一日活动中,我这个当老师的常常以挑剔的眼光对待孩子,恨不得孩子们个个十全十美,处处都能合乎我的标准。然而那一次孩子们对我的宽容却让我深深的感动,同时也启迪我对以往的做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那天下午我组织孩子们续编故事,为了调动孩子的兴趣,我事先准备了三幅图片:白兔、大树、狼。由于没找到狼的范例,所以我参照狗的形象作了点加工处理,画了一只似狼非狼、像狗非狗的的东西。图片刚画好,孩子们立刻“呼啦”围了上来:“老师你画的这是什么呀?”为了避免课堂闹笑话,我决定先做做准备工作:“你们说这是什么呀?”“老师,是猫吧!”“不对,是狗!”“是……”孩子们争论得不亦乐乎。而此时的我只觉得万分懊恼:我这个孩子们心目中榜样竟然如此之差。“对不起,老师画的不好,老师是想画一只狼。”我一脸的愧疚。这时蒋雨桐说:“老师,你画的真像呀,就是一只狼。”蒯乐也从旁边随声附和“胡老师画的真好!”霎那间,一股难以言状的感动涌上心头。

五六岁的孩子对我这个成人尚且能如此宽容,那么我以往那种齐步走的统一管理模式,那种不尊重幼儿个性差异,扼杀幼儿创造性的做法应怎样改变呢?从孩子们身上我找到了答案。

宽容不是纵容,更不是简单地容忍,一味地包容。宽容的本质是尊重,宽容的基础是理解,是父母对人性、对自己、对孩子深刻理解之后才有的一种豁达。宽容标志着成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宽容的父母不去苛求孩子完美,也不会苛求自身完美,宽容的父母有一颗柔软的心,懂得体察孩子的难处,体恤孩子的心情,体悟孩子的真心。宽容是父母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是教育智慧的体现!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宽容孩子一次,就是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信任的种子,在父母爱的阳光照耀下,信任的种子会结出自律的果实,你的孩子将会越来越自律,越来越成熟。宽容孩子,就是让他自觉走在成功的道路上!

 

意外的收获

“老师,快来看,许欣妍把染料洒到纸上了。”第二节是美工课,我刚把牵牛花涂色的示范画贴到黑板上,就听见孩子们的嚷嚷声。我急忙跑到许欣妍的桌子前,果然,不只是许欣妍用胳膊碰了一下还是毛笔蘸色时用力过大,她的调色盒翻了,染料洒到了图画纸上,正向四周蔓延开来。

看到孩子们和许欣妍惊慌失措地神情,我转念一想,何不将计就计,让孩子们来一次大胆的创新与猜想呢!我迅速拿出几张白纸,摆放在许欣妍的桌上,一边将纸上的染料倒在白纸上,一边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许欣妍要为我们表演一个小魔术,你们说她变的是什么?你们也学一下吧。”接着,我拿起一张又染料的纸,和许欣妍一起吹一吹,提一提,染料在纸上四散开来,忽而粗,忽而细,忽而向上,忽而向下,忽而弯曲,忽而直立······直到染料渗透为止,孩子们越玩越起劲,都想办法让染料尽情地伸展,都想让自己的画纸变得更漂亮、更有趣、更奇特!

“老师, 许欣妍的纸上变出了梅花鹿。”“不,是马儿在跑。”“看,我的染料变成了蜘蛛网,还有小蜘蛛在上面呢!”“老师,我的像梅花。”“我的像大树。”······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的作品,不断的变幻着自己的魔术,他们的想象力是那么的丰富,那么的开阔,我没想到一场小小的意外,竟让我们有了这么大的收获。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教师面临的是学龄前的儿童,突发事件在所难免,随机教育是常用的手段,但是,手段常用,指导思想却会有差别。我曾把随机教育看得很肤浅,认为只不过是日常工作中突发事件的随机应付,首先是为了摆脱自己的被动、尴尬的境地,使幼儿对老师尊敬,信任,其次才是顺便教育一下幼儿。通过学习,我改变了认识;随机教育是指在教师教育计划之外的,随客观提供的教育情景而临时组织进行的教育,既生动而有形象鲜明。

日常的生活中,随机教育不是“捎带教育”,教育时机随时随地会出现,有效的随机教育是多种教育手段的灵活运用和综合体现,就看教师能否做到有心去抓住时机,做到遇物则诲,择机而教。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抓住生活中的小事,有意识地去引导和教育,让这一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的教育手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服务。

 

不一样的答案

在一次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辨别乐音与噪音。当我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时,孩子们一致认为这是好听的音乐;而当播放噪音时,孩子们都捂住了耳朵。我问:“你们觉得这些声音好听吗?”大部分孩子说不好听,只有乐乐大声地说:“这个声音好听!”我非常不高兴,瞪着乐乐说:“这么吵闹的声音你觉得好听吗?”我正想批评他,可看他一脸的委屈,我忍住火气问:“为什么你会觉得这声音好听呢?”乐乐轻声地说:“你不是说过聪明的孩子和别人想的答案不一样吗?”我一时无言以对。许久,我才说:“乐乐,你真的觉得这个声音好听吗?”乐乐摇了摇头。

原来乐乐的另类回答只是为了获得教师的夸奖,并非是他的真正想法。平时,我们总是要求孩子想出不一样的答案,对有不一样答案的孩子大加赞扬,如“某某的玩法与别人的不一样,真能干”“某某的玩法真好”等等,以为这样能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其实对孩子来说,要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答案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要求每个孩子说出不一样的答案,而是要帮助孩子理解“不一样答案”的意义,并提供一定的线索,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想象、创造,尊重孩子的已有经验、发展水平,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表扬是对学生好的思想和行为给予肯定的评价,其目的是使受表扬的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扬,它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是调动学生积极因素的重要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人的良好思想和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受到鼓舞,焕发出更大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出追求新的目标和新的成功的强烈要求和愿望。表扬不仅影响着受表扬者,还会教育其他学生。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表扬艺术。表扬的形式要多样。表扬不局限于口头表扬,不局限于在班上表扬,可利用一切机会,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表扬。无论在教学和表扬的艺术上,教师都要仔细认真观察孩子,从孩子感兴趣的方面入手,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环境、材料,想出更多积极有效的方法,促使孩子更积极、投入地参与,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当一种形式或方法失去原来的效果时,教师要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奖励方式,这样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注意幼儿的自尊心

自尊感作为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发展受父母,教师,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幼儿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幼儿自尊心的培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为了使每一个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幼儿教师应特别重视幼儿自尊心的培养。

一天上午,我在组织主题活动《爱妈妈》时,幼儿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与妈妈相关的话题,黄屹却心不在焉地用脚踢着墙壁,我暗示了他好几次,他都无动于衷,我就点名批评了他,没想到他不仅不听反而弄出更大的声音,居然用手指抠起了墙壁,这时所有的幼儿都看看他然后又看看我。我非常生气,感觉到教师的尊严受到了轻视和挑战,为了在幼儿面前维护我的威信,我决定对他进行惩罚――在接下来的区域活动时,让他坐着反省。他不敢表示什么,但是从他的眼神里,我感觉到他的不满和委屈。

对于这件事当时我没有觉得怎样。几天过去后,偶然在网上一篇文章中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让幼儿在大家面前接受批评是件很残酷的事情。”我突然感到十分不安,幼儿是感性的,他们的情绪往往在活动中直接表露,黄屹当时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的行为,影响了他人的活动。而我却把他当成有意破坏的行为来对待,并当着全班幼儿的面轻易对他采取惩罚。幼儿也是有自尊心的,如果换成是我被领导如此批评,嘴巴不说心里也肯定不开心的。这种简单不理性的教育方式,无形之中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弱化了幼儿与老师之间的感情,降低了幼儿对老师的信赖。我想,当时我若能采取另一种方式,如将他抱在怀里,淡化他与全班幼儿对此事的反映,待活动结束之后再单独地指出他的错误行为,可能会更好,因为这样不仅能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是什么、错在哪,同时也维护了他的自尊心。

课改之后,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被广为提倡,而这种师生互动关系应该是建立在了解儿童基础之上的,只有了解儿童,才能真正地尊重儿童,同时才能在教育活动中做到冷静地对待随时出现的特殊情况,理性地实施正确的教育方法。

调皮的孩子更需要爱心

提起那些淘气的孩子,总是令老师头疼,我们班就有一个这样令人头疼的孩子。我们班的这孩子很皮,还有点霸道,几乎每个小朋友都告过他的状。有听到小朋友说他打小朋友,有听到说他抢椅子的,还有听到说他抢玩具的。不知多少回为了这样的事我批评了他,但还是无济于事。他根本听不下你说任何一句批评的话。

记得有一次,他把小朋友的笔抢走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批评了他,说:“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小朋友抢走了你的笔你会怎么样呢?快把笔还给、小朋友!”话还没说完,他就把脸转到另一边,双手把耳朵给捂了起来。还有一次,上活动课时他在下面和同桌玩游戏卡,我看到了,就直接下去把他们的卡没收了,批评了他们。只见他又哭又闹,吵要拿回自己的游戏卡,我并没有答应,因为游戏卡的问题已经在班里下过禁令,只要谁拿来玩全部没收。这次也不例外,看到我并没有还他卡的意思,他耍起了脾气,活动课也不上了,还一个劲的吵闹。

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一两回了,对于我的批评,他们就会当作耳旁风。所谓物极必反吧,说多了他也麻木了。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他的逆反心理特别强,当他做错事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训斥和责骂,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我还发现他有较强的表现欲,可是由于不善于控制自己,常违反课堂纪律。

调皮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别强,当他做错事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训斥和责骂,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这就如做母亲的对着大哭的孩子歇斯底里地吼叫,只会让孩子越哭越大声一样。本来孩子要是做错了事,便知道会被教师责骂,这个时候,如果和他的预期结果相反,教师并没有责骂他,甚至只是保持沉默,不理睬他,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起来,自己会把犯错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给孩子一段时间冷静一下自己的头脑,过些时候再与他交谈,因为孩子已经检讨过自己的过失,所以就能坦然接受老师的意见。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我发现有些调皮幼儿,他们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打闹闹,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及关注不够,他们中有的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老师的关注,获得老师的爱。因此对于调皮儿童,教师更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语言和表情,而要通过多种形式,向他们表示我们的爱。即使只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几下亲切的抚摸,都会使他们感受到“老师还是爱我的,我应该听老师的话。”

课题与区域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人民数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文化母体。如何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特殊功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从而加厚幼儿生命的底色,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苏州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很多园林艺术都非常有特色,为此要让幼儿在一系列围绕苏州园林建筑的活动中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扩大眼界,丰富知识。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什么要要将课题开展到区域活动中呢?因为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了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规程》与《纲要》提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我们在完成每天的集体教学外,区域游戏是必来可少的,有效组织区域活动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了协商、合作的机会,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培养。要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想象与创造,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机会。

今天在美工区,我们开展了手工制作——亭子,首先我通过猜谜的方式引出主题,来引起孩子的兴趣:“公园有间房,有柱没有墙,房间有凳子,休息好地方。”孩子们很兴奋的猜着谜语。然后我出示折好的亭子,和折纸示意图,引导孩子进行观察。请孩子说说先折什么?然后折什么?再折什么?最后折什么?胡宸铭很快就看懂了图纸,根据图示很好的回答了我的问题,随着马明元的回答,李延慧和陶苏仪也很快跟上了我的教学节奏,能够试着根据图示自己说说要怎么折。于是,我请孩子们开始动手尝试。

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很顺利,姜文博看着图示,又看看身边的小朋友,不断重复着这样的动作。于是我鼓励孩子自己边看图边折,并告诉他们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旁边的小朋友帮帮你、教教你。最后我将孩子的作品进行展览,让孩子欣赏他人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因为这次是在区域中进行折纸活动的,孩子根据图示和成品自己进行尝试制作,一些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而有些能力弱的孩子虽有同伴的帮助,但还是有困难,于是我利用区域活动的优势,充分的了解孩子的情况并进行指导。

有趣的科学现象

今天我们进行了《科学放大镜》这个活动,在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玩了很多的小游戏、小实验,面对新奇的游戏和实验,孩子们的兴趣特别高。

在活动前我们搜集了很多的材料,有平面镜、望远镜、放大镜等,关于溶解的物品、会旋转的物品等等。对于搜集的物品幼儿不陌生,但是平时接触的不多,所以总体来说对他们的认识是有限的。

当我出示各种各样的镜子的时候,孩子们个个都睁大了眼睛好奇的问“老师,我们要干什么呀?”“老师今天要和你们做游戏。”“好!”孩子们都兴高采烈的拍起手来。我先让孩子们每人选一样材料(平面镜、望远镜、放大镜、近视镜、万花筒等等),用它们观察事物“你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不一样?”马明元大声的喊:“老师,万花筒里好漂亮啊!”、 “哎,我的手怎么变大了?”、“我能用望远镜看到远处的房子”······其他的孩子也纷纷开始讨论起来。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每一组的孩子都沉浸在科学探索中,在玩“水中成像”的孩子,我观察到他们用手电筒当月亮,照在水盆中,然后探索其中的奥秘。我听到张树威说:“我的手电筒照在水中,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没了?让孩子们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进行试验这一环节,幼儿开心得不得了,自己探索水中成像的奥秘,他们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孩子们都能够非常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我相信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孩子能够自己动手操作试一试。当然,在让孩子们自己操作前,我大费周章的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常识性的实验。当我问到:“糖、盐、味精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很多孩子都能有自己较为正确的观念。李安蕊说:“会化掉!”李妍慧说:“会变没了。”因为孩子们生活中接触到这些东西,和他们的生活很亲切,所以有的孩子当看到我的材料时就说到:“老师你要干嘛?好像要烧菜了啊?”看!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会关注到的东西都是他们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所以在操作环节中,孩子们都非常得有经验,用手把杯子摇一摇的,有的用搅拌棒快速的搅拌,有的选择倒温水。于是我就在结尾总结的时候问了孩子一个延伸问题:“你在让水宝宝变魔术的时候,你是怎么样让它溶解的快一些?”于是孩子们把他们使用的方法一次说明,他们在自己动手之后表达得非常自信。

一次次的科学实验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科常类的知识,还是要让孩子真的尝试了,才会让孩子的知识在脑海里深深印住,而且是主动记忆。当然这样的活动,教师一定要有前期丰富的准备,孩子操作的时候能够尽量减少孩子的等待时间,另外如果能够进行分组教学就更加有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