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州园林建筑教学的感触
幼儿的想象插上翅膀,老师的的指导和呵护,让孩子徜徉在色彩的海洋里,用笔画描绘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美丽大自然。
在各类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个体差异,尊重每位幼儿的作品。每位幼儿的个性,身心发展状况都不尽相同,但是对于美术活动的热情都是一样的。有些孩子的作品,在我们大人看来就是随性的涂鸦,可对于孩子来说,画里有他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构思、自己的想象,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死板的把作品定位为“漂不漂亮”、“像不像”,要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对于孩子的进步要及时、恰当的鼓励。
有一次,班里组织的活动是《美丽的鹅卵石》,让幼儿用画笔描绘鹅卵石组合的情景,有一个孩子的作品,左边画了一个大大的太阳,右边却是阴云密布,下着雨点。我看了就很不理解,就把这小孩叫到自己跟前,让他讲讲自己的这幅画,他说:“那天我去奶奶家,天上有太阳,可刚回我们家天就下雨了。”孩子的观察多么仔细呀!假如我们没有倾听孩子的声音,单按逻辑否定了这幅画,就会使孩子对自己的感受和经验产生质疑,影响了孩子的正确认识。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阻碍,因此不仅要单纯的仿照着鹅卵石图片的图案画,更主要的是让孩子自己组合,设计。
有时由于时间的匆忙,经常容易忽视的讲评环节,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讲评环节在活动中,往往被人忽视。其实,讲评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讲评”应该具体的分为“展示”和“评价”两部分。“展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欣赏和借鉴别人的作品。“评价”是教师通过对幼儿作品的观察,总结出好在哪里?欠缺在哪里?
其实多数时候“展示”和“评价”是同时进行的,教师要在幼儿欣赏他人作品的时候,适时的指导欣赏美术作品的正确方法,指出每幅作品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为幼儿下次作画积累经验,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把孩子的作品贴在主题墙上,专门列出课题的主题墙,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了苏州园林中特有的门洞、花窗、鹅卵石,假山等,孩子们也不仅局限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还了解了苏州园林建筑中的与众不同。
苏州的花漏窗
人们到苏州游览时,往往首选就是苏州园林。当你漫步走进苏州园林时,一定会发现它的内墙和长廊里,大都砌有漏窗。这是一种典型的园林的装饰小品,也是我国独特的建筑艺术,这种漏窗是用各种图案的镂空花纹砌或,所以又称漏窗、花窗。
漏窗是苏州园林的点睛之笔。漏窗本身是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水榭楼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朗入目,移步观景,画面则更加变化多端,目不暇接。如沧浪亭漏窗有一百零八扇,图案花纹构作精巧、变换多端、无一雷同,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留园、狮子林、拙政园里也到处都是精美的漏窗。透过漏窗,景区似隔非隔,似隐非现。望出去往往光影迷离斑驳,使原来的景致得到拓展和延伸。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真正产些了“一步一景”、“移步換景”的效果。漏窗在墙面上是平面的,有了它,使墙面增添了无尽的生气和变幻感。如果从漏窗不同的角度望出去,你就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致,这时漏窗又变成了立体的画面。用现在的时髦话应该叫三维空间吧?而且从漏窗望出去的景色,因阳光、树荫、窗格的遮挡,往往会产生出一种朦胧美,这是一种绝代绝俗、旷远出尘的高雅之美。
“花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这飘渺的朦胧在艺术上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使花更花,雾更雾,使淡者更淡,雅者更雅,使淡雅之美发挥到及至,并升华定格,虽亘古不变却历久弥香,抑或像蒙娜里莎嘴角边一抹淡淡的笑,于闲雅脱俗中,让人惊叹至今,陶醉至今。
漏窗的奇妙,又在于漏窗可以借景,漏窗本身和望出去的景色,合在一起,如同一幅幅立体图画,真是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变化莫测、引人入胜。特别值得向大家介绍的是,在苏州州各大园林中,还从未见到有雷同的漏窗。其中有六角型、菱花、书条、套方、冰裂等等;全用弧线的有鱼鳞、钱纹、球纹、秋叶、海棠、葵花、如意、波纹等。还有用线条构成的寿字、万字海棠、六角穿梅等。图案题材多取象征吉祥或风雅的动植物,属于花卉题材的有松、柏、牡丹、梅、竹、兰、菊、芭蕉、荷花等,属鸟兽的有狮、虎、云龙、凤凰、喜鹊、蝙蝠,以及松鹤图、柏鹿图等,物品题材有花瓶、聚宝盆、文房四宝和博古等,还有表现戏剧人物和故事、象形文字的图案。
总之,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漏窗景观不胜枚举,幼儿在生活中丰富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教学、游戏中都能联系,所以才选择介绍这门独特的建筑艺术,特地从苏州的留园、拙政园、狮子林等处摄下了各式漏窗十五幅,供大家品味鉴赏。
皱纹纸黏贴画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孩子们进行皱纹纸粘贴的过程中逐渐发挥自己的特点,敢于大胆尝试,有创新意识和挑战意识。他们摆脱老师的范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傅欣怡小朋友在完成《花阶铺路》的粘贴活动中,能够大胆粘贴,首先花瓣她采用褐色细条的皱纹纸粘贴边缘,花心是运用皱纹纸旋转粘贴法,一圈一圈地粘贴,而且颜色各异,作品非常有个性,体现了皱纹纸粘贴画的特点,视觉效果棒极了!大家都要跃跃欲试,纷纷尝试这种粘贴方法,而且能力强的幼儿竟能超越付可凡的想法,进行创新,孩子们在这种交流中对皱纹纸粘贴画能够很好的驾驭,而且作品没有雷同的,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创作水平逐渐得到发展与提高。
组合粘贴法将皱纹纸粘贴画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孩子们不断在创新、探究中得到学习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形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孩子们在皱纹纸粘贴的技能方面逐渐有自己的见解与方法,因此,教师要趁热打铁继续挖掘幼儿内在的艺术潜能—艺术中的美。这种美不仅体现在教师内在的艺术涵养与底蕴,而且体现在孩子们对皱纹纸粘贴的创作与超越,因此学无止境,只有不断的提供粘贴的素材,更要挖掘每个孩子内在的艺术美,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与审美情趣。皱纹纸粘贴不在是一幅简单的作品,更要描绘一幅场景,培养幼儿完成富有主题的作品。
园林的美丽
我和家长联系利用节假日,孩子们在父母的陪伴下参观园林一一展现在了孩子的眼前:花窗,门洞,窗棂上都有着丰富多样的线条花纹,线条与图形花纹的有机组合,产生了神奇的美感。孩子采集了自己的发现,使得孩子的感官受到了冲击,积极性持续升温。
探索生活中的变化。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能。美术是幼儿体现自己对园林理解最直接的方法。创造的自然表达。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许多条条框框被打破,表现常与成人不一样,甚至比成人的更纯真、更富有创造性。
比如折纸活动“荷花”中,我先让幼儿欣赏我折荷花的过程,然后根据图示自己折,当他们碰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互相讨论,互相帮忙。荷花折成以后,我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孩子们听了可乐了,我让孩子们知道,花儿在不同季节的园林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荷花在夏季是园林中主要的点缀,例如:在拙政园中荷花成片非常的美丽。有些孩子由于动手能力的局限。不太会操作,在同伴的帮助下,自己的努力下,也得到了成功。由此活动,我们看到此教学活动激活了幼儿的潜能,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互相帮助能力等,让幼儿在亲身尝试的过程中,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四、活用生活中的游戏。
儿童的绘画和艺术家的绘画不同,并不是狭义的美术,而是一种游戏。孩子都喜欢玩,游戏就是一种玩耍。游戏是孩子绘画的最好载体。在教学中,能为孩子创设一个游戏实践活动情境,就是给孩子提供一次直接接触生活和自然的机会,使孩子在动中有趣,动中有情,从而提高感性认识。由于幼儿时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孩子往往喜欢具体形象的东西,也比较容易进入游戏情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故事情节来创设情境,这样既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又易于被他们接受、喜欢。如:大班的《假山》一课,这本来是一节语言欣赏课,老师让幼儿在欣赏课中知道假山在园林中的主题作用,知道假山的构成,假山的形状,然后让幼儿尝试运用报纸来制作假山。让绘画作品充分体现内容。幼儿在这种意境情绪的驱使下,展开想象翅膀,从而自觉、积极地投入到画画中去,体验创造快乐。
教育的本质即是生活,幼儿的生活和艺术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课题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题教育的根基是儿童的生活,幼儿园教育的意义是引导幼儿建构具有审美情趣的生活方式。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尊重生活、关注生活,将教育和幼儿生活有机融合,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教育活动过程和方式渗透于幼儿的生活之中,帮助幼儿建立适应生活的积极态度,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回归生活的幼儿园教育正是以生活为素材,以教育为纽带,将教育渗透于幼儿的节日生活、饮食活动、科学探究和区域游戏之中,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渗透于家庭教育之中,让幼儿教育回归到一真实、完整、和谐、融合的生活世界,让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