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班级速递 > 果果班 精彩推荐
果果班
浅议老人带孩子的利与弊
发布日期:2021-6-10   点击:674

 当前,越来越多的奶奶,爷爷,外公,外婆,投入到看管孙辈的行列中。无论是在社区的大院中,还是在幼儿园的大门前,你都可以看见有许多老人在看管或接送着他们的孙辈们。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也有一半以上的幼儿由老人负责接送。通过和老人们交谈以及对班上幼儿的了解、观察和分析,发现老人带孩子既有优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通过观察,我发现老人帮助儿女带孩子有三大优点:第一,现在年轻父母大多工作繁忙,孩子照料问题是他们的一块心病,有了老人的帮助,可以减轻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更加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第二,老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育儿经验,对孙子辈尤其疼爱,关怀备至。正如人们常说的“隔代欢喜”,老人退休后时间就比较充裕,照顾孩子更有耐心、更爱抚,责任心更强,会给孩子更多的爱;第三,对老人健康有利。老人最怕寂寞,儿孙围绕在老人身边,对老人来说是晚年生活中最大的安慰和快乐。同时老儿女们也可从孩子的成长中获得生命活力,还可以老有所为,给他们发挥余热提供机会。这种与孙辈玩耍游戏的天伦之乐对帮助老人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大有裨益。

  老人带孩子虽然存在着一定的优点,但由于老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差别。另外,老人的生理和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自己的特点。因此,老人带孩子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一、 过分地疼爱导致溺爱。

  老人往往格外疼爱孩子,并且特别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当中。还有就是老人心理上会有些顾忌——若出差错,怕儿女怪罪。于是老人就处处依着孩子,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常会无原则的迁就和满足。时间一长,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人人都得听自己的,稍不如意就会大哭大闹,大发脾气,甚至有的孩子还要动手打长辈。每当这时,老人又怕孩子哭坏身体,只能百般哄劝,尽全力去满足孩子的欲望。这样,孩子会发现通过哭闹、发脾气会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通过发脾气和无理取闹来要挟家长,来满足自己的非分之想。因此,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很容易使孩子产生“一切以我为主”的“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私、任性、蛮横等不良个性。

  二、 祖辈的教育有时不太适合时代的发展。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祖辈的一些思想观念相对比较陈旧,与现实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太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固守老的育儿方法,坚持旧的教育理念,有时往往不能很快跟上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的步伐。

  如当孩子正兴致勃勃地“破坏”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会上前制止或批评。他们会认为,一辆完好的玩具车不可以被“破坏”的,并把孩子的这种行为当成是一种不良行为。其实这正是孩子探究事物特点的创新行为的表现。

  有一些祖辈受教育的程度偏低,知识面较窄,接受的又是几十年前的教育,而且由于他们带过几个孩子,很容易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米都多”、“走过的桥比年轻人走过的路还多”。因此,往往用经验替代科学。

  三、 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疏远。

  老人爱孙子与父母爱孩子,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不同的是爱的方式不同。父母爱孩子偏于“严”,老人爱孙子偏于“慈”“宽”“容”。有时父母对孩子的正当管教,祖辈也会横加袒护与阻拦,甚至挡在或者父母的前面说:“你要打孩子还不如先打我”;正是祖辈的不恰当干预,才使做父母的无法行使自己教育子女的权利,这势必导致老人与孩子父母产生矛盾,以致关系疏远。

  在孩子幼小的心理里,他们往往认为,谁不打他不骂他,谁事事依着他,顺着他,那就是对他好。而父母对他的要求严,对于不合理的要求不予以满足。他们就认为父母对他不好,不爱他,对父母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孩子和父母之间关系疏远。

    四、 祖辈往往把孙辈封闭在固定的小环境中。

  儿童时期正是孩子求知欲强、体力和脑力活动充沛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需要给他们合理的智力刺激和充足的活动能量。如果把孩子封闭在相对较小的环境中,孩子往往容易养成内向、不爱活动、不善交往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而由于老年人生理衰退,腿脚不便,喜静懒动,总是把孩子圈在一个自己能适应的小圈子里,长期下去他们带的孩子容易老成有余,活泼不足,可能阻碍孩子智能的发展。

  总之,老人带孩子有利也有弊。因此,老人在带孩子这件事上,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握好度,明确自己是配角,主角是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能喧宾夺主,大包大揽,更不能越俎代庖。同时,老人也要加强自身学习,拉近与时代的距离,及时更新养育后代的观念,用科学的知识合理地教育孩子。为了一个教育好孩子的共同愿望,老人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其劣势,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