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课题教研
课题教研
大一班2013.9-2014.2个案观察记录表
发布日期:2014-2-28   点击:2711

课题名称: 大班幼儿欣赏苏州园林建筑的实践研究

班级:大一

内容(主题): 苏州园林真好看

课时数:4

目标:

1、了解苏州古典园林中漏窗、门洞、鹅卵石的几种基本特征,学会欣赏它们的美。

2、初步知道其中蕴含的美好意义。

3、在认识了解、欣赏喜爱以上元素的基础上,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进行再造。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美术欣赏:漏窗》  小组活动《美丽的漏窗》
教学活动《社会:欣赏鹅卵石》 

教学活动《美术:鹅卵石》

教学活动《社会:欣赏美丽的门洞》

教学活动《美术:门洞》

观察实录:

   在美术活动《美丽的菊花》操作中XXX在用彩纸和笔做菊花。在老师讲解完操作要点后大家动手制作菊花 XXX把笔放在纸上想把纸卷起来。可试了几次没有成功他只是一直在转 动笔而没有把纸带着卷。顾老师走到他身边手把手教了他一次。他表 会了。这次他把纸放在笔上面试了几次没有成功。看见同伴已经 做了几个眼睛一直盯着。老师见后又去指导了一次。这次方法对了可由于他动手能力较弱还是没有卷起来。

反思:

XXX的动手能力比较弱菊花没有完成。一些孩子也是这样嘴上说会了可动起手来就不会了。以后活动中我们要多安排些动手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动作是孩子成长发育中非常重要的机制之一。XXX在家父母什么事都不舍得让他做这也是造成他动手能力弱的一个原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不要以为他不能或做不好我们应该给他们机会、时间多让他们去锻炼,这样孩子在逐步学习中动手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不过老师在其中的角色身份一定要处理好,要注重引发他们动手的兴趣并激励他们动手的行为。

个案观察记录表

课题名称:大班幼儿欣赏苏州园林建筑的实践研究

班级:大一

内容(主题): 苏州园林真好看

课时数:6

目标:

1、了解苏州古典园林中漏窗、门洞、鹅卵石的几种基本特征,学会欣赏它们的美。

2、初步知道其中蕴含的美好意义。

3、在认识了解、欣赏喜爱以上元素的基础上,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进行再造。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美术欣赏:漏窗》  小组活动《美丽的漏窗》
教学活动《社会:欣赏鹅卵石》 

教学活动《美术:鹅卵石》

教学活动《社会:欣赏美丽的门洞》

教学活动《美术:门洞》

观察实录:

每天,XXX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视线范围内:做操时,他会以小便为由偷偷地溜回教室玩一会儿玩具;户外活动时,他会趁你不注意爬到滑梯上转一圈再下来;午睡时,他会像小乌龟一样把脖子伸得老长老长;上课时,他会钻到桌子底下和你“捉迷藏”……他的自由散漫、调皮捣乱已经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可是,既然XXX已经成了班上的一分子,总不能让他一直自由下去吧,我该怎么办呢?很庆幸,后来的自主性游戏活动让我找到了帮助XXX的办法。又到了自主游戏时问了,孩子们像往常一样投入到游戏活动中。XXX也不例外,选择了他喜欢玩的“建构”游戏,开始用养乐多瓶子进行铺鹅卵石小路。游戏一开始,他就忙活起来,将养乐多瓶子摆放出来,还细心地整理着篮子中多余的的瓶子。准备工作完毕后,他便开始认真的拼摆起来。

反思:

     别看XXX平时吵吵闹闹,在游戏中却完全变了一个人。他不仅语言表达能力强,而且善于与同伴交往。那热情的招呼,那熟练的动作,让站在一旁的我很是感动。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他总是与调皮捣乱联系在一起呢?细细分析,这与他好动、自控能力差有关,而以前总是要求他安静地做一些他不喜欢、不感兴趣的事情,难怪他要捣乱呢。看来,只有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他才会充分地表现出出色的一面。我想,要让XXX尽快地融人到集体中,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佳办法就是让孩子在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学会自我控制,学会正确地与同伴交往,让孩子在“虚拟的小社会”里渐渐地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个案观察记录表

课题名称:大班幼儿欣赏苏州园林建筑的实践研究

班级: 大一

内容(主题): 苏州园林真好看

课时数:6

目标:

1、了解苏州古典园林中漏窗、门洞、鹅卵石的几种基本特征,学会欣赏它们的美。

2、初步知道其中蕴含的美好意义。

3、在认识了解、欣赏喜爱以上元素的基础上,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进行再造。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美术欣赏:漏窗》  小组活动《美丽的漏窗》
教学活动《社会:欣赏鹅卵石》 

教学活动《美术:鹅卵石》

教学活动《社会:欣赏美丽的门洞》

教学活动《美术:门洞》

观察实录:

     今天下午我们班的美术活动是粘贴画《花街铺路》。当我出示范例作品的时候,小朋友便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赞叹之声:好漂亮啊!多美的小路啊!花儿也很好看呢。看着范例作品小朋友就已经产生了动手的欲望,一个个显出跃跃欲试的神情。这个活动在粘贴绘画之前要求小朋友剪出许多的彩色碎纸屑,再用碎纸屑粘贴花团,最后在花团旁边粘贴满报纸球。我对操作方法步骤一一作了详细地解说并强调、演示了如何快速剪出碎纸屑的方法后,小朋友便兴致勃勃地开始工作了。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XXX小朋友,他也在认真剪纸,但没有按老师给的方法去操作:在他的手里,小纸屑是一小片一小片的剪出来,别的小朋友剪好纸屑已经开始粘贴报纸球了,可他还在不慌不忙地一片片地剪。在我的催促帮忙下,终于将纸屑剪好……

反思:

    在上述观察中,虽然老师已经详细讲解操作方法,但发现该幼儿并没有掌握如何快速剪纸屑的方法,可见该幼儿在学习中尚未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及专心观察习惯,而且没有时间观念,不在意速度,对周围小朋友的操作情况不注意也不会向同伴学习,这对孩子的发展非常不利。孩子的大部分知识、经验来自于倾听和观察及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良好的倾听、观察等习惯对于个体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该幼儿要加强个别教育和指导,逐渐形成良好的倾听、观察习惯,并鼓励他向周边的同伴学习,努力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促使幼儿取得更大的进步

 

个案观察记录表

课题名称:大班幼儿欣赏苏州园林建筑的实践研究

班级: 大一

内容(主题): 苏州园林真好看

课时数:6

目标:

1、了解苏州古典园林中漏窗、门洞、鹅卵石的几种基本特征,学会欣赏它们的美。

2、初步知道其中蕴含的美好意义。

3、在认识了解、欣赏喜爱以上元素的基础上,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进行再造。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美术欣赏:漏窗》  小组活动《美丽的漏窗》
教学活动《社会:欣赏鹅卵石》 

教学活动《美术:鹅卵石》

教学活动《社会:欣赏美丽的门洞》

教学活动《美术:门洞》

观察实录:

   XXX是个乖巧、可爱的男孩子,平时不善于表达,在活动中缺乏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选区游戏开始了,XXX,夏静羽、XX都选择了建构区的游戏,这次搭建的主题是“苏州园林里的门洞”。游戏一开始,夏静羽就发挥自己的“组织特长”对大家说:“咱们来搭一个门洞吧,旁边有长廊。”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几个幼儿忙着选积木,并一起搭建起来。小朋友们都在忙碌着,只见XXX站在一旁看着大家搭建,一副想参加又不好意思的表情。我问他:XXX,你怎么不去玩? XXX笑了一下,又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反思:

   首先,我以“参观者”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欣赏幼儿的搭建作品,并提问:“这儿建的是什么?谁是总负责? 夏静羽马上站出来说:“这是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建的门洞,还没有建好。”我见他们忙着运积木又问道:“你们用的材料可真多,需要帮忙吗?”“好的,谢谢你。”几个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你们再看看还有谁可以来帮忙?”大家一下子就发现了站在一旁的XXX,大家都叫他,夏静羽还走过去拉住XXX的手说:XXX你来帮我们一起建门洞吧。” XXX非常乐意的帮大家一起搬运起积木来。作为教师应适时因势利导,引导其愉快地融入同伴的活动,拉进与同伴的距离,使其自然的加入同伴的群体,同时在与同伴的游戏中逐渐的培养其交往、合作等能力。

个案观察记录表

课题名称:大班幼儿欣赏苏州园林建筑的实践研究

班级:大一

内容(主题): 苏州园林真好玩

课时数:4

目标:

1、了解苏州古典园林中小桥、假山的几种基本特征,学会欣赏它们的美,初步知道其中蕴含的美好意义。

2、在认识了解、欣赏喜爱以上元素的基础上,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进行再造。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美术欣赏:苏州园林的桥》  小组活动《建小桥》

教学活动《美术欣赏:神奇的假山》

教学活动《体育:搭一搭》

观察实录:

本次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利用废旧的牙膏盒、卷筒纸芯以及火柴棒和棉签制作园林中的小桥。这些材料能较好地表现出园林里小桥精致的特点。XXXXXXXXX三个小朋友本来三个人各自做着自己的事,可是到后来发现材料不够了,XXX就对XXXXXX说:“我们来合作完成一座九曲桥吧。” XXXXXX也立刻爽快地答应了。她们商量着一个人剪盒子,一个人剪卷筒纸,还有一个人粘双面胶。可是怎么把桥面和桥桩连接在一起呢?XXX又想了一个好办法,她撕下一块双面胶牢牢粘在卷筒纸芯的圆口处,这样桥面就能固定住啦,我马上表扬了她们这组的合作精神。

反思:

材料的提供可以更加丰富一些。没有特别强调双面胶的使用,所以有些孩子在使用时就直接撕下一长条,本来双面胶就不多,这组也抢着用,那组也抢着用,特别浪费。下次活动要向幼儿提出具体要求,并为每组提供适量是双面胶。

个案观察记录表

课题名称:大班幼儿欣赏苏州园林建筑的实践研究

班级:大一

内容(主题):苏州园林真好玩

课时数:4

目标:

1、了解苏州古典园林中小桥、假山的几种基本特征,学会欣赏它们的美,初步知道其中蕴含的美好意义。

2、在认识了解、欣赏喜爱以上元素的基础上,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进行再造。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美术欣赏:苏州园林的桥》  小组活动《建小桥》

教学活动《美术欣赏:神奇的假山》

教学活动《体育:搭一搭》

观察实录:

    首先我通过猜谜的方式引出主题,来引起孩子的兴趣:园林中有间房,有柱没有墙,房间有凳子,休息好地方。孩子们很兴奋的猜着谜语。然后我出示折好的亭子,和折纸示意图,引导孩子进行观察。然后请孩子说说先折什么?然后折什么?再折什么?最后折什么?我鼓励孩子自己边看图边折,并告诉他们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旁边的小朋友帮帮你,教教你。最后我将孩子的作品进行展览,让孩子欣赏他人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XXX小朋友已经能自己看着步骤图一步步地折好,还有少部分小朋友也能像他一样。对于能力较差的幼儿我便耐心地指导他们。现在大部分孩子都知道折纸时要把纸的折痕抹平。

反思:

因为是一起进行折纸活动的,有些能力弱的孩子虽有同伴的帮助,但还是有困难,如果能分组进行,这样我就能充分的了解孩子的情况并进行指导。如果继续进行延伸活动,可以考虑将幼儿的折纸作品与长廊合作展示,模仿拙政园中廊桥的样子,从多角度了解苏州园林中的建筑,激发幼儿了解的兴趣。这是后面需要做的事情。

个案观察记录表

课题名称:大班幼儿欣赏苏州园林建筑的实践研究

班级:大一

内容(主题): 苏州园林真好玩

课时数:4

目标:

1、了解苏州古典园林中小桥、假山的几种基本特征,学会欣赏它们的美,初步知道其中蕴含的美好意义。

2、在认识了解、欣赏喜爱以上元素的基础上,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进行再造。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美术欣赏:苏州园林的桥》  小组活动《建小桥》

教学活动《美术欣赏:神奇的假山》

教学活动《体育:搭一搭》

观察实录:

大班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当出示材料后,他们会通过已有的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建构物体。在建构前让幼儿先了解面积守恒的道理与方法,积木的面积计量方法,学会这个道理后:你会用这样的方法建构小桥吗?要使两座小桥的面积相等,应该怎么办?”XXX拿了一筐积木,带上钱思宇在一边玩了。他们一边玩一边讲。XXX这里放两个。钱梓越:这里也放两个。” XXX拿长一点。钱梓越:短的也行。” XXX停在那儿思索,过一会儿(可能想通了。):要一排的?钱梓越:这样啊?边说边做。桥栏杆要竖起来,好看。” XXX拿一样大的吧。”  钱梓越:老师,看我们的小桥。脸上很得意。

反思:

孩子对建构过程很重视,他们会在建构中很专心,他们有自己思考的过程,而教师在引导中要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让幼儿自我展现。以数学领域中面积的守恒在建构中进行认识,有主动探索的意识。《纲要》中指出:每个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通过游戏,让他们掌握物体的守恒,使认识点简单易学。

 

个案观察记录表

课题名称:大班幼儿欣赏苏州园林建筑的实践研究

班级:大一

内容(主题):苏州园林真好看

课时数:6

目标:

1、了解苏州古典园林中漏窗、门洞、鹅卵石的几种基本特征,学会欣赏它们的美。

2、初步知道其中蕴含的美好意义。

3、在认识了解、欣赏喜爱以上元素的基础上,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进行再造。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美术欣赏:漏窗》  小组活动《美丽的漏窗》
教学活动《社会:欣赏鹅卵石》 

教学活动《美术:鹅卵石》

教学活动《社会:欣赏美丽的门洞》

教学活动《美术:门洞》

观察实录:

    本次活动请小朋友用橡皮泥设计苏州园林的漏窗。孩子们在已经了解园林漏窗造型的基础上,利用对称的原理在方形、圆形的模板上制作。XXX小朋友模仿漏窗中羊角的图案上下捏了一对,又搓了长长的两条,粘在正方形的模板上,形似“十字纹”。董尚优小朋友特别喜欢漏窗中花的造型,所以她在圆形的模板中间做了一朵牡丹花纹,旁边再装饰一圈梅花纹,特别漂亮。

反思:

提供给幼儿的模板中,方形的大多都是鞋盖盒,而圆形只提供了纸盘。在操作中有些幼儿制作的图案有些是单个的,并没有和模板连接上,这可能与提供的材料有关,下次可以提供圆形的盒盖会更好。活动中的语言也可更加童趣,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再强调用橡皮泥搓长的线条,将图案与模板边连接起来,丰富漏窗的意境。

 

个案观察记录表

课题名称:大班幼儿欣赏苏州园林建筑的实践研究

班级:大一班

内容(主题):苏州园林真好玩

课时数:4

目标:

1、了解苏州古典园林中小桥、假山的几种基本特征,学会欣赏它们的美,初步知道其中蕴含的美好意义。

2、在认识了解、欣赏喜爱以上元素的基础上,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进行再造。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美术欣赏:苏州园林的桥》  小组活动《建小桥》

教学活动《美术欣赏:神奇的假山》

教学活动《体育:搭一搭》

观察实录:

    在“苏州园林”建构活动中有一组小朋友建造了园林的一角,我引导他们自由分工后,有的在玩花阶铺路,有的搭门洞,有的做假山……

当发现一个小朋友建的人比另一个小朋友建的假山还高出许多时,我便引导他们自己观察发现这一不合理的地方,启发他们想出修改办法。一个小朋友马上想出了主意:我把假山再筑高些,你把人变矮些好吗?另一个说:对,好办法!他们边修改还边议论,怎样搭得更好。

经过指导,这组幼儿配合默契, 一个漂亮的园林一角呈现在大家面前,他们高兴地又鼓掌又叫好。这是他们合作建造的成果,孩子们共同分享着团结协作成功后的欢乐。

反思:

大班幼儿的建构游戏不在以单独游戏为主,而更趋向与群体化,这就让幼儿感觉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成为了游戏成功的阶梯。要想使建构内容不断丰富,就要让幼儿学会与同伴、老师交往,学会合作。

在幼儿结伴共同建造某一组复杂的建筑群时,教师要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注意引导幼儿分工合作,当组内出现不同意见时,要及时进行疏导,让幼儿学会协商,学习一些交往的技巧。

个案观察记录表

课题名称:大班幼儿欣赏苏州园林建筑的实践研究

班级:大一班

内容(主题):苏州园林真好玩

课时数:4

目标:

1、了解苏州古典园林中小桥、假山的几种基本特征,学会欣赏它们的美,初步知道其中蕴含的美好意义。

2、在认识了解、欣赏喜爱以上元素的基础上,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进行再造。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美术欣赏:苏州园林的桥》  小组活动《建小桥》

教学活动《美术欣赏:神奇的假山》

教学活动《体育:搭一搭》

观察实录:

今天美工区里大部分都是男孩子,设定的主题是石舫,孩子们都兴致勃勃的参与石舫建构中,XXX与朱家辉都选择了积塑,相互配合拼起了船底,而较晚入区的XX看到积塑玩具已经有很多小朋友在玩,就和XXX商量:“能不能和我一起玩?” XX说:“我们人数已经够了,快没玩具了,你到其他地方去吧!”“但我已经在最后一格的入区表填上号数了。”XXX不愿意去其他区。XX在一旁拿出小花片约XX:“那我们拼一些小船好了。”但XX还是不愿意,我介入启发幼儿想想:“船上可以有些什么样的摆设装饰一下?”他们回答了好多种:“桌子、椅子、船浆、旗子等。”“那这些小装饰就可以用花片模拟建构,再与大船组合起来。这时,XX像是获得某种灵感,兴奋的拉着XX一起用花片装饰石舫。

反思:

通过本次观察发现:有个别幼儿较不愿与他人合作、分享,独占欲也强。这使在集体活动的多数幼儿缺乏交流,语言的沟通,及游戏经验的交往,在某些程度上约束幼儿相互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教师在引导幼儿模拟建构的同时,可提醒启发幼儿更多的创造力,在肯定个别幼儿的独特成果时,又要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取得更大的收获。

这次结构活动,虽然有小部分幼儿在合作建构,但有时局限在好朋友中,对其他幼儿的介入拒而远之。因此,教师在评价他们作品时,要多多表演多人合作后的不同成果,让幼儿愿意接受合作后的集体喜悦和荣耀,相互模仿学习到同伴游戏时的玩法与经验,体验分工合作,分享结果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