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课题教研
课题教研
中三课题2013.9-2014.2教育笔记---水中的鱼
发布日期:2014-2-28   点击:1764

高凯

这是一节围绕苏州“开捕节”的美术课,孩子们画意愿画——水中的鱼。为了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发掘孩子的生活经验,我没有对作品进行过多讲述,重点讲了作画要求和色彩搭配之类的问题。孩子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了各种各样的在水中游的鱼儿,不长时间他们的作品便完成了。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作品,并选出最好的画挂到了美工区里,当然,欣赏过程中我没有忘记表扬画得好的幼儿。当一幅一条鱼也没有的画展现在我面前时,我没有对这幅画提出批评,只是说:“这幅画的水中怎么没有鱼呢?也许是这位小朋友忘记画鱼了吧。”说着就不假思索地将这幅画放到了我身后书桌的一个角落里。 下课后,我看到xx小朋友很不高兴,我过去询问他怎么了,xx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委屈地说:“老师你为什么把我的画放到一边去?”“那张画是你画的呀,我让你们画水中的鱼,你画了些什么,连一条鱼也没有,只有几只小蝌蚪,你认为小蝌蚪好画是吧,没有耐心怎么能画好画呢?”这时他已是眼泪汪汪,他看着我怯怯地说:“老师,那天爸爸带我到河里去钓鱼,一上午连一条鱼也没钓着,水中没有鱼,就是有水草、小蝌蚪、还有青蛙,我不会画青蛙,就只画了水草和小蝌蚪。”孩子的话让我目瞪口呆,他虽然没按我的要求画,但他画的是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事实。这样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我怎能把它随随便便放在一边呢?我向孩子诚恳地道歉,并把作品挂在了美工区的正中位置。上第二节课时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认了错,并表扬了xx善于观察的好习惯,灿烂的笑容再次荡漾在孩子的脸上。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认识到:在美术日常教学中既要教给孩子一些表现技能,又要给他们留有充分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去探讨,去发掘他们自己的世界。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不能要求太高,不能只从技能技巧水平的高低去衡量优劣,而应当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欣赏,去听听孩子们的解释,凡是幼儿能理解、解释的作品都应予以肯定,整个评价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珍视幼儿在绘画中表现出的童心、童趣及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秋节的活动

临近中秋,围绕中班组的课题活动“中秋节”,我选择了《爷爷为我打月饼》这首歌曲来教。这首歌亲切、活泼,唱来简单而又不失音乐的韵味,我喜欢这种朗朗上口的歌曲,这首歌曲对于我班幼儿有一定难度,其不仅曲子长,且有两段,幼儿容易将前后段的歌词混淆,因此直到第二课时,才能将整首歌曲的学唱完成.

    首先我特意把本次教学活动安排在中秋节前两天进行,这样可以让孩子们亲身置身于过中秋节的情景之中。然后以谈话的方式引入课题……马上要过中秋节了,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接下来让幼儿讨论:中秋节有哪些风俗?最喜欢吃什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也是本次活动的可取之处。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主要以幼儿模仿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重点教唱难唱准的句子。表演部分,基本交给幼儿自己完成,自己想怎么表演就怎么表演,我比较喜欢用这种让幼儿自由发挥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由于学唱歌曲的时间占了大部分,因此第四环节的身体做节奏动作时间较少,且幼儿对歌曲还不是非常熟练,同时加上身体动作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常常只能顾上一方面。

   或许因为对歌曲的生疏,幼儿还未能体验到歌曲的氛围及曲调特点,演唱上还缺乏愉悦的感情,因此对于这一课时的目标要求,还只能是熟练演唱,初步结合身体动作为主。

   经过我的反思,感觉本次教学方法单一,歌曲教学的层次性不够。在刚开始的幼儿学唱,我注重了幼儿的听觉体验,如:在幼儿学唱前,让幼儿听歌曲录音,完整地感受歌曲。在幼儿初步学会后,幼儿听教师弹子钢琴旋律,在倾听中熟悉旋律,为正确的演唱打下基础。在打击乐器伴奏环节,教师边唱边用乐器伴奏,让学生感受伴奏乐器的表现力,为下面的幼儿伴奏打下基础。但在让幼儿分辨两段结尾句时却没能让幼儿多听听。我若在钢琴上多弹几遍结尾句的旋律,让幼儿切实地感受这两句旋律音高的不同,这样掌握得就会更好些,在以后的音乐课程中能做的更好。

 

 

我也会

在课题活动《好吃的重阳糕》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孩子把重阳糕的外包装打开,品尝里面的重阳糕。听到了我的要求,孩子们马上动手剥了起来。xxx也很有兴趣地挑了一块重阳糕,但是很快他拿到重阳糕后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你想尝尝重阳糕的味道么?我轻轻地问他。想!”xxx拿着糕小声地说:我不会剥!” “这样啊!老师给你先帮你撕个口子。剩下的你自己来剥好不好?我在他的糕上帮他剥开了一点。xxx马上认真地剥起手中的重阳糕来。 过了一会儿,xxx开心地说:老师!我剥好了!这是xxx自己独立完成的一件事情,显得特别地开心。我马上肯定了他的成果:“xxx真不错,能够自己剥开吃到糖果了!一起来鼓鼓掌!有了这样的好心情,在中午吃香蕉的时候,xxx并没有像以前一样连皮带肉地吃了,而是自己动手把皮剥了下来。

xxx是一名新学生,动手能力弱,依赖性强,同时也很敏感。而我们在培养他的动手能力上有时候表现的有些着急,这样的心态不知不觉中感染到了孩子,造成他的不情不愿,在他的认知中,老师对他缺少赏识,所以做起来总是战战兢兢。在这一次的集体活动中,一开始我就对他进行了鼓励,让他觉得自己可以完成,当他完成的时候,适时给予鼓励,这样xxx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产生了积极的心态,这样才能变成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动手。这说明在平时的教育中给予孩子真心的赏识和适时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我和我的好朋友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发的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我、表述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这是被公认为的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往往不受时空关系束缚,也不受客观情理的限制,在美术活动时自由自在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说幼儿在经意与不经意间进行着创造活动。   

  中班的孩子生活经验有限,再加上语言能力发展尚未完善,因而他们不能自如地运用和理解成人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这就要求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激发幼儿创作的信心与激情。在《我和我的好朋友》这一美术活动中,我先让孩子自由的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是什么样子的,由于每个孩子都很熟悉他们的好朋友,所以好朋友的形象很快就在他们的回答中呈现了出来:我的好朋友是xxx、头发长长的、扎着两个小辫子,我的好朋友是xxx,他的脸胖乎乎的,头发短短的,我要画和他在公园玩的样子等等,于是我根据孩子的回答立即将好朋友的特征用简单明了的话总结出来,让他们之后的创作有了一个基本的支架。   

  为了让孩子的创作不拘泥于单一的形式,我在讲解示范的时候尽量使用启发性探索性的语言,既对好朋友的画法不作封闭性陈述,而是根据每个好朋友的不同特点向孩子们展示不一样的画法,允许孩子在自我创作时可以有自己的表现,因为任何知识都有重新定义或修改补充的可能,开放式的陈述,有利于孩子不拘权威,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重新审视。让幼儿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创造的冲动和行为。因此在最后的作品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个性的表达却又没有失去对原型的塑造,可能有的孩子将好朋友的眼睛画的一个大一个小,辫子一个上一个下,但是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只要眼睛的主要特征有了,那么这就是孩子根据先前提供的支架再进行个性创作的过程,这里教师激励、鼓励的语言,就为孩子继续创作提供了动力。因为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特的思想行为,所以鼓励能给与幼儿一种肯定,一种信心,使他们在创造过程中有一种协同感,能不断产生创造行为的力量,当一个孩子用圆圈和长方形画身体时,我们应该看到这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思想表达自我对身体的理解,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予以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总而言之,教师的语言在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中班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的创作还不能像大班孩子那么成熟,但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的画同样也能呈现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而且里面没有过多的技巧,所以更会呈现出一些原生态的东西,让我们品位到真正的儿童画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