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课题教研
课题教研
大班组2014.3-2014.6教育笔记----苏州园林里的柳树
发布日期:2014-6-27   点击:2040

钱婴

大班下学期音乐《柳树姑娘》,是一首活泼轻快,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作品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吹来,柳枝甩进池塘轻歌曼舞的这一景象,向人们展现一幅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结合苏州园林里春天来了以后,柳树飞扬的景色,大家通过看图片,了解了春天苏州园林里的美景。在教学之前,我们经常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春天的气息,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幼儿对花草、树木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亲近感,他们闻闻花香,摸摸小草,甩甩柳枝,并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有的说:柳树的柳枝真软,风轻轻一吹,就飘起来了;有的说:柳树的枝条还长着呢,快要碰到池塘的水了……孩子们的谈话,让我想起了歌曲《柳树姑娘》,何不用歌曲来延续幼儿对柳树的兴趣,用歌声来表达对柳树的喜好呢?因为通过了观察,幼儿对柳树有了很深的感触,再进行歌曲的教学,幼儿就会有了感性经验。我先出示了各种柳树的图片,请他们来观察柳树的形态,让他们对柳树进行一下描述。幼儿的说法很多,有的幼儿说他看到柳树发芽了;有的幼儿说看到柳树的枝条很长的;有的幼儿还用手来比划了一下柳树是怎么样在风里飘动的……幼儿的议论,让我感觉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是那么关心周围的事物,观察得是那么得仔细。我通过幼儿的讨论,最后总结了一下柳树的特点,并把柳树这种优美的身姿比作了漂亮的柳树姑娘:柳树姑娘静静地坐在河边,她那长长的辫子随风飘动着,一阵微风吹过,她的头发就被甩进了池塘,不停地摇摆着,好像是要把自己的秀发清洗地干干净净似的,引起了幼儿的共鸣,再通过对歌曲的欣赏,让幼儿先感受《柳树姑娘》这首歌旋律的美。

一节课下来,幼儿在听听、唱唱、中充分感受歌曲优美、活泼的旋律。整个活动幼儿都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着,幼儿初步学唱了歌曲《柳树姑娘》,抒发了对柳树的喜爱之情,也能够体会到歌曲中的情感,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2014.2.27

认识园林里的树

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树。先通过图片让小朋友们认识四种常见的树,有桂花树、玉兰树、橘子树和梧桐树,好在这四种树我们原先在中午饭后的散步时间已经认识过了,所以小朋友都能讲出一些东西来。对这几种树认识之后,我又让小朋友看其他多种的树,对这些树进行分析比较,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我发现在我的引导下,小朋友对各种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得挺不错,回答问题的思路也对。

其实我在教学活动的时候,经常会关注孩子的思维过程,我觉得孩子的思维过程的成熟才是孩子的成长过程。所以,在许多次的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是要逼着小朋友去主动地学习,要他们大胆地去讲,即使讲错了,那也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是一个重新建构的过程,在这个重新建构的过程中,小朋友的思维得到碰撞,进行重组,建立了新的正确的思维过程,这是很重要的。这个过程比单纯地学习知识更重要。在这个活动中,我能很清楚地看到孩子对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分析过程,有的孩子的确是分析很到位,有的孩子根本连分析的方向也没有,只是听着别人说,虽然也是在感受这个过程,但是毕竟不是主动地去参与这个过程,这就失去了一个自己主动学习的机会,自己的思维的转变也是被动地成长的。

所以,在许多次的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是要逼着小朋友去主动地学习,要他们大胆地去讲,即使讲错了,那也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是一个重新建构的过程,在这个重新建构的过程中,小朋友的思维得到碰撞,进行重组,建立了新的正确的思维过程,这是很重要的。这个过程比单纯地学习知识更重要。

我们每天的教学活动都在进行这样的过程,这种过程让我觉得跟小朋友互动时感到很开心,也很有趣。当小朋友有新的思维方法学到之后,我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因为我觉得这种东西学到才是真正地收获了,这种习得是有益于他一辈子的所得。其实我们真正的学习目的也在于这里。

                                                   2014.3.10

园林里各种各样的树

当大地在春雷中醒来的时候,花儿开放了,大树发芽了,一切景物变化速度都非常快。大班孩子对大自然的一切都感兴趣,细节的观察是大班幼儿平时不太重视的一项能力,这自然需要我们老师去提醒去引导,那么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有利环境中,树木长出了嫩嫩的新芽。园林里有许多不同品种的树木,有的高有的矮,有的高高地伸展出长长的枝条,有的弯曲茂密。通过活动我设计了各个环节让幼儿来表现园林里各种各样的树。

一、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来引导幼儿关注园林里树木的姿态。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幼儿年龄小,对于身边的一切都很感兴趣,重点是教师的引导。《纲要》指出幼儿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以课题活动为出发点,让孩子在观看,了解和模仿中学到知识掌握本领。让幼儿观察图片,发现和了解各种树木由于品种、生活习性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在前面认识过园林里的桂花树、玉兰树、银杏树和梧桐树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形状和姿态。

二、学以致用,在了解中表现

在表现形式上,提供给幼儿各种不同的材料,比如油画棒、水彩笔、旧报纸、彩纸等,所以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材料,进行表现。有的粗犷,用油画棒寥寥数笔就勾勒出高大树干,有的细腻,用水彩笔仔仔细细画出树木的各个枝条和叶子。有的不擅长绘画的小朋友则用报纸卷成长条做树干,用皱纹纸搓成小球,粘在上面当花朵。在加上园林里常见的亭子、小桥等,画面就更丰富了。

通过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对苏州园林里树木有了大概的了解,活动的效果还有待提高。

但在活动环节没结束时,我发现了一个一直存在而没有及时解决的问题,由于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幼儿完成作画时间存在差异:绘画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就作完了画,来交给教师,对教师说“老师我画好了!”而也有一部分幼儿在动手方面能力较差或动作慢,经常拖时间。因此先画完的幼儿就无所事事,有的坐在座位上、有的走来走去,这样的消极等待如何去解决?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出以下的教学经验:

1、对先完成绘画的幼儿先进行个别讲评,给孩子提一些意见,如怎么样使画面看上更加丰富,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想象,添画自己喜欢的内容。

2、让绘画快能力又强的幼儿来帮助还未完成绘画作品的同伴,这一举措,既带动了其他幼儿的绘画水平,培养幼儿相互合作能力,同时也解决了先完成绘画幼儿的等待问题。

                                                      2014.3.28

灵动的线描画

在幼儿的眼中,每一根线条都充满了生命。如他们看到一根直线,会说那是一条爬动的蚯蚓,看到一条弯线,会说那是妈妈笑眯眯的眼睛。线条是最幼稚的造型语汇,所有孩子的第一笔都是由线条来表现的。线描画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虽然只是用一只记号笔在作画,要是能够利用好了点、线和面的组合,有规律地进行装饰的话会呈现出另一番效果来,让幼儿感受到线描画的魅力来。

我们结合课题的内容,开展了线描画《青花瓷》活动,虽然幼儿日常接触的是色彩的世界,但是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让幼儿从线描画让幼儿体会到:没有其他颜色,白色和蓝色也可以这么美,从而了解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色彩感受。在活动开始前,我制作了青花瓷作品的ppt,瓶子上有静物、人物、植物等,通过大量的作品欣赏,幼儿感受到了线描画与众不同的美感,激发了对线描画的兴趣,感到线描画是如此有趣,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知道在苏州园林里,人们喜欢摆放青花瓷在桌上作为装饰,为园林增调一份典雅。

     我为幼儿提供了实现画好的瓶子,瓶子的样式有各种各样,有的有耳、有的长颈,幼儿拿到后发挥了自己不同的创造力,画出了不同的瓶子。从幼儿最后的作品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也适当提供了一些点、线、面的范例让幼儿能够参考一下,激发幼儿的想象。对于一些能力稍弱的幼儿来说,如果认真、仔细的话也是能够装饰出很好看的线描画来的。就如潘怡宸在装饰的时候就非常认真、仔细,他就用波浪线把花瓶隔开,然后在一层隔一层中装饰不同的图案,有星星、圆形和点点,这样简洁的装饰也形成了不错的效果。老师再把他们的作品布置在墙面上,幼儿平时常常会聚集在作品面前,相互讨论、相互欣赏。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让幼儿用线描的形式装饰了青花瓷的盘子,幼儿的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在今后的自主性游戏活动中,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纸、笔头不同粗细的记号笔、记号笔与油画棒结合使用、记号笔与水彩笔结合使用等多种方法让幼儿对线描画有更多的兴趣!

                                                       2014.4.9

感受苏州园林

孩子们在接触了大量现代元素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现和了解却甚少。因此,我们站在较高的层面,以较宽的视野,探索传统与现代艺术在课程整合中的途径:一方面充分利用苏州的环境、文化和艺术资源,让幼儿产生丰富的艺术感受。我们带领幼儿参观观前文化城,欣赏园林,领略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城市风貌,接触本土文化……使幼儿感受这个城市带给我们的精致和亲切,帮助他们积累感性认识,将绘画活动融入自然风情,融入生活,在大胆的想象和勇敢的创造中获得自然发展;另一方面我们结合传统节庆、风俗习惯、地域文化等活动,充分感受吴文化特有的韵味,激发他们对家乡、对吴文化遗产的热爱,并从中吸取精髓,获得灵感,将民族魅力和时尚风情植入心田。

在课题活动中,我们演绎出独具特色的主题活动。如《欣赏苏州园林》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幼儿一起强烈地感受到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文化演变。通过园林这个特殊的载体,幼儿懂得了现代园林与传统园林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并以美术的视角深入了解和探究园林的历史、建园特殊等相关知识。我们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美术活动:欣赏活动《美丽的漏窗》;手工活动《漏窗》、《鹅卵石》;孩子和家长利用身边的材料(具有民族特色的布、纸张、塑料袋、包装盒等等),制作出各种漏花窗,幼儿不仅感受了中华民族园林文化的魅力,更欣赏了现代园林独特的审美情趣。

苏州园林里有很多中国画进行装饰,所以我就安排了一些欣赏中国画的活动。我班幼儿以往评价作品时,大多认为用色较深的画面不漂亮,太过简单的画面不好,所以我想让幼儿通过今天的活动不仅对中国画产生兴趣,最重要的是使他们对“美”有更新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活动一开始,我故弄玄虚,告诉幼儿我带来了两幅“非常漂亮”的绘画作品,是想提示幼儿这两幅作品一定很漂亮。当幼儿看到作品时异口同声的说:“哇,好漂亮啊。”这时,他们已经对这种新的绘画形式产生了兴趣。幼儿通过将自己的作品与这两幅画的比较,从用色、构图、绘画材料等方面发现了不同,这时,我告诉幼儿这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中国画,并出示工具材料来介绍。活动中还生成了一个新的内容,就是幼儿在观察作品时,发现了画中的印章和书法,于是,我向幼儿介绍了中国画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诗书画印相结合。这一特点在活动设计中是没有的,但幼儿的认识水平超出我们预知的范围时,就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和支持。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对中国画产生了较高的兴趣,并很想尝试水墨画的创作,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儿的审美。

                                                 2014.4.22

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快乐

《我是建筑师》是个音乐活动,它的主要目标是“感受鲜明、热烈的节奏变化,在观察周围建筑和了解现代建筑的基础上,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建筑物;萌生对未来建筑的向往,产生想象和创作的愿望”。说实话,我不太喜欢上这类艺术活动,觉得自己缺乏这方面的艺术细胞,不擅长这种肢体表演艺术。对于这类活动,我总有种畏难情绪。所以,在这次艺术活动中,我尽量按照教案的设计,尽量使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一环节“感受音乐节奏”,大家都能较准确地用身体动作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变化,如拍手、跺脚、叉腰等。有幼儿就做一个动作的,也有边点头边拍手、边拍手边跺脚的,节奏感很强。我肯定了以后,又请孩子来表现一次,他们的兴趣更浓了。第三次,我请孩子不用刚刚点头、拍手、跺脚的动作,而是用身体的其他动作来表现,孩子们又一次想出摆手、扭腰、转身等动作。第二环节“想象动作”和第三环节“合作表演”,主要是请小朋友们运用身体动作,合上音乐节奏,创造性地表现各种建筑物的造型特征。在这两个环节中,我觉得自己小心翼翼又挖空心思地在组织着活动。在活动中,我展示孩子们带来的各种苏州园林建筑物的图片:亭子、假山、长廊、水榭等等,请大家模仿了一下。

在第三个环节,孩子们进行了创作表演,我请大家来做个建筑师,想想你想设计个怎样的房子?这时,我不要求在休止符时停顿做动作,自由创作就可以。在以后的一次次表演中,一次次提出新要求,增加难度。在休止符停顿处做动作造型;与同伴合作,任意几位好朋友一起在设计和表演,在之前要同伴商量好。

在热闹的音乐声中,每个孩子都充分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这次活动,每个孩子都很快乐。一个活动,孩子的参与度是最重要的,这是在活动之前,我没想到的。活动结束后,我仔细回忆、分析着这次活动,虽然孩子们的表现好像还不错,很热烈地配合着进行创造表演活动,不过,也有几个方面,觉得不足。一是由于第二环节对未来建筑物进行想象和设计的讨论过于单薄,影响第三环节孩子的创造表演,动作就显得不丰富。在对停顿处理时,幼儿单独处理比较好,节奏清楚,而和同伴表演时过于兴奋,以至于忘了听音乐,显得不是很突出。这也待以后的音乐活动进行更好的改进。

                                             2014.5.9

善于发现、利用生活中的材料

新《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里提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孩子是环境的一份子,我们幼儿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一日生活和周围环境中有益事件,引导他们从自身和他人的经历与体验中,了解和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真正意义于是我们利用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报纸,设计开展有关的活动,使幼儿在看看、说说、玩玩、剪剪、画画、贴贴的过程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同时,《纲要》也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幼儿园组织的这次生活化美术设计活动中,我选择了生活中最常见的报纸作为素材,报纸是幼儿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是随处可见的,我们在幼儿园中也用报纸开展过许多的游戏活动,如用报纸做过纸球,纸圈、纸棒等,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在设计此活动时我想到了报纸能搓成条并能卷曲成型这一特性,就想让幼儿用报纸来做鱼,鱼又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动物,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已学画过金鱼、热带鱼、彩色鱼等,所以在幼儿对鱼和报纸都有一定感知经验的基础上,我设想让幼儿尝试用报纸来做“五彩报纸鱼”。通过此活动培养幼儿能自主的利用身边的材料来进行美术创意活动,以此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讲解环节将报纸搓成条时我为幼儿配上了儿歌“折一折,卷一卷,拧一拧”这样孩子们就更感兴趣了,再操作时甚至有的孩子说“用力拧,拧的干呀”、“看我拧的一滴水也没有了呢?”再讲解形状时我先示范一种,然后将它展示出来,再请个别幼儿上来,让他们想出还有什么不同形状的鱼,果然孩子们有了很多的创意,做出了“大尾巴鱼”、“蜗牛鱼”、“三角鱼”等,有了这些想法做基础,再操作时孩子们也大胆创意,想出了更多鱼的造型。

把小朋友们做好的五彩报纸鱼放在建构区搭好的“苏州园林”里,幼儿的积极性就更高了。材料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而运用孩子生活中熟悉的材料会使幼儿产生更浓烈的创作兴趣。因为“生活经验”是孩子创作的源泉,作为教师只有牢牢把握孩子的生活经验,才能使美术活动真正让孩子体味生活的美,自由创造美。

                                                     2014.5.21

在音乐活动中融入课题的元素

在大班阶段,幼儿应适当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好上小学的准备。《纲要》中提出:“教育活动的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的限制,通过直接的练习,生硬的说教不一定能让幼儿愿意或能够抑制自己的行为。而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幼儿愿意接受并且能主动地抑制自己的行为。

音乐游戏是属于音乐活动的一种,它是将音乐与游戏结合,通过一定的规则来完成的,音乐游戏在我的专业成长中属于一个薄弱的环节。音乐活动《熊与石头人》是由体育游戏《123,我们都是石头人》演变而来,前段音乐愉快、欢畅、大熊出现时的音乐则低沉、缓慢,两段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对于孩子来说比较容易好掌握,活动设计是我以园林聚会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让孩子在情境中感受音乐游戏的乐趣。《熊和石头人》以动静交替的形式出现,很生动、有趣,而且让幼儿有发挥想象的空间。

初次接触这首歌曲,首先想到,游戏丰富又有极大的趣味性,孩子们一定很喜欢这种动静交替的音乐游戏活动。本次活动孩子一直情绪高涨,乐意参与活动,积极与老师交流、互动。但在活动中也会出现预设不到的问题:1、游戏中角色扮演规则的明晰。活动目标中有这样一条:根据音乐的规则大胆创新动作,表情、姿态……扮演石头人的小朋友能够很大胆的创新动作,想办法不动,不让大熊捉住,增强了游戏的难度;但是扮演大熊的小朋友的任务则是想办法逗石头人,让它动起来,所以这就需要大熊变换不同的表情、姿态,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没有进一步的引导,所以活动的趣味性以及难度上稍有欠缺其次,知识经验的联系与拓展延伸。

音乐游戏歌词中有这样一句“要是大熊走过来,大家可别乱跑……”大家都知道在熊走过来时正确的方法是趴在地上不动,这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活动为了增强趣味性所以让小朋友在大熊走过来的时候变成“石头人”, 我结合课题内容,将石头人改成假山,就是当大熊来寻找的时候,大家不要动,把自己变成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假山。

                                              2014.6.4

画爸爸

“艺术的表面是形象,艺术的背后是情感。”绘画活动是幼儿情感的必要表达方式,让幼儿画其所画,画其所想,使幼儿按自己的兴趣由感而发,由情所画,注重引导幼儿的情感因素,只有情感才能爱画画,才能有激情,才能充分发挥想象,创作出好作品。本次活动,我结合父亲节,选择适合幼儿有感情体验的内容——身边熟悉的家人(爸爸),设计了大班美术活动《帅气的爸爸》。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知道父亲节,感受爸爸的爱,了解爸爸的辛苦,懂得关心爸爸,培养爱爸爸的情感;同时能根据爸爸的特征,以简单的线条来勾画爸爸的五官,体验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学习人物头像画,能按纸的大小确定图像位置,能根据爸爸的脸部特征进行表现,并激发幼儿爱爸爸,爱家人的情感。首先我让幼儿观看爸爸的照片,激发幼儿的兴趣,在观看中总结爸爸的脸部特征,眉毛粗粗的,鼻子高高的,有许多胡子,还戴着一副眼镜。

其次教师进行示范讲解画人物头部的要点,抓住头部的主要特征,画出脸型、鼻子、耳朵、发型、胡须的特点;再让幼儿进行绘画练习,引导幼儿大胆表现每一部分的特征。在幼儿绘画过程中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按纸的大小确定图像位置,使每一部分都能画大、画清楚。最后一环节进行作品欣赏,对能抓住人物特征,画得完整清楚的作品进行鼓励。

本次活动我觉得还欠缺的地方是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人物写生活动,画画老师、朋友、家人,提醒幼儿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绘画。

同时,我组织幼儿进行漫画欣赏《父与子》。漫画一般都是以图画为主,文字只是辅助进行一个说明。那些传统的经典的连环漫画更是因为它简练的笔触、生动滑稽的情节让孩子们百看不厌,惟妙惟肖的漫画形象滑稽、可爱,总是让孩子们看了忍俊不止。漫画《父与子》以它独特的艺术形式感染着孩子们,它夸张的手法、幽默大胆的想像、简洁的图文、出乎意料的结局,正符合孩子们阅读和欣赏的特点。选择漫画欣赏《父与子》这一教育内容,是因为它将美术欣赏与语言讲述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引导幼儿从艺术的领域去欣赏漫画.从语言的领域去读懂漫画,使幼儿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想像,表达了父亲对孩子浓浓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