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晨艳
“我们家乡公园里什么最漂亮?”如果你现在问我们班的孩子,他们肯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到:“亭子!”。在课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知道家乡苏州有许多美丽的小亭子,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我们开展了美术 “江南的小亭子”教学活动。虽是首次接触水墨画,但孩子们的兴趣很是浓厚,这不,亭子翘翘的角、柱子圆圆粗粗的、还有一根一根的栏杆,小朋友们都画得有板有眼的。但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现在我想谈谈我的想法,以便以后能在上类似的课时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首先是活动中发现大部分幼儿缺乏水墨画作画技能技巧方面的经验。由于本次活动是一次水墨画活动,我班幼儿也是首次接触,大部分幼儿在绘画技能方面尚未完全成熟。绘画出的作品有的蘸的墨太多了,化成一团,有的蘸的太少了,线条很干,有的画的太大了,有的画得太满了等等的问题,让原本很美的一幅作品变得那么糟糕。由此让我想到,可能孩子们练习画水墨画的机会太少了,才会出现那样的问题,尽管老师交代要求的时候反复强调,蘸的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画面上不能画得太多也不能很小,但什么是不能太多不能太少呢,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孩子们没有经验所以无法正确把握,我想只有通过多次的练习之后才能有所感悟吧!
其次由于本人也缺乏水墨画教学经验,所以我在对于幼儿作品的讲评时,只是一味的进行表扬,对于幼儿存在的一些小问题自己有所忽视,在以后活动中我将避免这一情况,对待有小问题的幼儿,要提出善意的建议,使每一位幼儿的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总体而言,这次活动幼儿能够积极参与,绘画的效果也比我预想的要好很多,但我认为以后我们要多提供机会让幼儿感知画家画水墨画的特点,然后多给幼儿创造一些用棉签画水墨画的机会,而且还要创造让幼儿用毛笔来练习画水墨画的机会。
二、材料的作用
观察孩子操作材料的情形是否和教师的预计相符,进展的步骤、递进的层次是否和计划相同,尤其要对那些意料之外的现象进行收集。如:在参观园林后,孩子们对苏州园林中的亭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收集了大量有关亭子的图片,并想自己亲手制作亭子。教师把这些图片布置在教室四周的墙上,为孩子创设了制作亭子的环境,并提供了制作亭子的基本材料:纸、双面胶等。在制作的过程中,我根据孩子们制作的进程和需要不断调整着材料。孩子们把纸卷成圆锥形做成亭子的顶,再用四根火柴棒做亭子的柱子,但是怎么粘,圆锥的顶总是不能站列起来,教师观察孩子的需要:孩子在以四根火柴为柱子支撑顶的时候用双面胶或胶水都是不牢固的。原来的认知平衡被打破,产生了新的认知冲突。他们在寻找支撑的更牢固的方法。我在材料的提供上增加了不会干裂的橡皮泥,孩子们在操作时尝试着将火柴棒上下都用橡皮泥将之固定,但在用泥时,量的多少,用力的大小,影响着亭子是否平稳。这时,居然有奇迹出现了,有一孩子将四个同样大小的圆孔积木,制作成亭子的砥柱,将火柴棒插入至底部,这样一个漂亮平稳的亭子就出现在我的面前。
在欣赏完园林的桥后,孩子们不仅对园林中精美、奇特的石拱桥、一步桥、九曲桥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对现实生活中一座座高架桥、铁索桥等交流不止。
三、瓶子作画
幼儿自制了瓶子,在瓶子晾干的这几天中我让幼儿来观看已经完成绘画的瓶子,知道用各种线点块的线条进行作画。还有是让幼儿体会蓝和白的结合后产生的效果会怎样,我们称它为青花瓷,让幼儿知道青花瓷是中国的国粹。通过许多天让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幼儿都在蠢蠢欲动很想动手操作一番了,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把自己的许多想法都画在了瓶子上,如瓶子上有花,有藤条一样的线等等。幼儿对于整个过程很感兴趣,每个幼儿画出来的青花瓷瓶子各式各样,很好看,幼儿对自己的作品也多很满意,非常的想带回去。活动中及时得到表扬的幼儿,幼儿会觉得非常高兴,任务完成的也很出色。坚持工作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幼儿对感兴趣的东西,在完成的过程中是非常的认真。
四、制作桃花的各种奇思妙想
制作桃花的内容来源于幼儿所熟悉的、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的现实生活,我将孩子们与桃花做朋友的情境抓拍成一个个片段,并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课件,让孩子们通过欣赏回忆,讲述和桃花姐姐说了什么悄悄话,做了什么游戏,并在欣赏中了解桃花的外形特征,以俏皮的语言表达桃花的不同形态,丰富了孩子对桃花色彩、形态美的感受,其形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幼儿主动去探索表现桃花美的各种方式。
在活动中,充分理解、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及需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幼儿自由选择与集体交流相结合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适合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为他们创设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幼儿制作之前,教师让幼儿自由结伴,观察各种桃花的制作方法及材料,并通过集体交流,及教师的总结,让孩子提升了相关经验,了解了各种制作的方法和材料。
从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作时愉快的情绪体验及创作出来的作品看,幼儿对此活动有浓厚的感兴趣,虽然是同一创作内容但教师变换创作的形式,采用手指点画、棉签画、团纸粘贴等不同的方法,让幼儿了解了‘桃花’还可用不同的美术形式来表现,拓宽了幼儿的美术创作思维。活动中幼儿能迁移以往的创作经验举一反三,同时,同伴的影响也促进了幼儿合作的萌芽。在活动延伸中,以肢体动作的形式表现桃花,让幼儿体验表现桃花的形式原来还有更多,他们的多种经验得到了充分而又灵活的运用。
五、寻找身边的一切资源
日常生活、自然界艺术作品中蕴含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前提。《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密切与社区的合作,共创育儿的大环境。”社区既是幼儿园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据地”,也是幼儿社会化的课堂。因此,要让社区资源成为我们的活教材,让幼儿从社区中获得知识、经验。我园所在的周边就有一些的地方,里面有假山、小河、亭子、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幼儿也能从中欣赏到园林景观。孩子们去到里面时都会非常开心、兴奋,一路上讲个不停。“小树又被理发了,变成球形了。”“这座假山像只熊一样的。”“鹅卵石有不同颜色的,还能拼出花的图案。”这些都是幼儿对自然之美的感受,是审美能力的表现。
六、最美建筑
利用本土教育资源,结合教学计划开展的美工活动。可以将活动目标定为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热爱、喜欢绘画和手工制作。让幼儿认识家乡,具有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需要的活动准备有图画纸、油画棒、纸盒、胶带、范画、建筑模型。歌曲《最美的还是我们苏州》活动过程一、(1)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里面描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小朋友们一定要仔细听听歌唱的地方是哪里。”(2)“小朋友们真棒,歌中歌唱的就是我们的家乡,我们家乡的建筑也是很有特色的,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图片”教师出示建筑图片:“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建筑,他们都有哪些图形组成的。”二、(1)教师:“家乡的建筑美不美呀?”教师出示范画请幼儿欣赏“老师为家乡设计了漂亮的建筑物,老师准备了纸和笔也想请小画家们一起给家乡设计最漂亮的建筑。”(2)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3)“小朋友们真棒,老师用废旧纸盒做了一幢漂亮的建筑,小朋友们想不想见见它呀?”教师出示建筑模型并给幼儿讲解制作用的工具和方法。(4)幼儿制作建筑,教师巡视指导。三、教师点评总结教学反思此次活动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忽略了幼儿的能动性,应重视师幼互动环节。要重视幼儿平时进区域动手操作的能力,特别是给幼儿材料时,要让幼儿会操作,会运用材料。教师也可加入与幼儿一起绘画和制作环节,不要过早出示范画,可与幼儿作品一同出示,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预防幼儿想象空间受限。
七、激发孩子的合作性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的剪纸游戏是…”我出示剪好的“花瓶里的花”,小朋友们看见了一下子兴奋起来。“咦,俞老师,你怎么是剪了好多的花,然后粘在一起的啊?”涵涵很快发现了我的秘密,于是我就顺理成章的把这个谜底介绍给大家了,听完我的讲解,小朋友们已经坐不住了。于是我说明了剪纸的要求纪律后就请孩子们开工啦!由于活动中是采取将三种蜡光纸分别剪成大小不等的花,然后再进行叠加,最后画上漂亮的花瓶。随着孩子们的咔嚓咔嚓的声音渐渐变大,只见闻闻一边看看左面的琪琪一边看看右面的杰杰,还时不时的问对面的欣怡“怎么做啊?”那一桌的小朋友实在忍不住闻闻不停的问,不知是谁顿时大叫了起来“俞老师,闻闻一直让我们教他怎么剪,弄的我们都没时间剪了。”我走到闻闻面前说:“闻闻,你会剪吗?”“会的,只是我不知道怎么剪花边”我轻轻的在他耳边说“这个花边是你自己设计的,随便怎么剪都可以,但一定要有大小。”听完他便认真、仔细地剪起来。闻闻顿时又叫了起来“俞老师,我觉得一个花瓶里就一朵花会很可怜的,我可以和好朋友杰杰放在一个花瓶里吗”“你的想法真不错!”我笑着大声的表扬了他,随后他便和边上的杰杰一起合作完成了“花瓶里的花”。
闻闻在剪纸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的愿望以及全身心的投入,他在整个活动中得到了积极、愉快、主动的发展。由于活动中花边是没有固定的剪法,是来自幼儿的自己想象能力,因为闻闻小朋友在剪的时候有点不够自信所以碰到困难就不敢剪,面对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我就采用鼓励法。所以作为老师要尝试着用赞赏的目光去赏识孩子们的作品,激发起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该多鼓励孩子们之间相互合作,帮助他们提高集体合作能力。
八、反思促进步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九、多媒体教学的利弊
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把孩子们带到遥远的空间,使他们身临其境,象认识周围事物一样去感受平时感受不到、认识不到的事物,从而扩大幼儿的认识范围。在一次活动《谁的房子最特别》中,由于导入活动是要求幼儿要认识各种各样的房子为前提的,而我班幼儿在这方面的经验是有限的。而多媒体技术运用的方便与快捷,我在网上搜索了各式各样房子的图片,让幼儿认识了楼房、大院、瓦屋、吊脚楼、木房、蒙古包等。刺激了他们认识新鲜事物的欲望。能使他们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好奇心。并为这个活动做好导入点,为幼儿提供了外部刺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教学起到推动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我们应该要根据幼儿学习的内容和需要来决定用多媒体教学,明白用在什么地方,才能达到什么目的。
十、“躲”在孩子的身后
首先在活动目标上,我制定了三点:较清楚地讲述鸡娃娃用荷叶做成的几种物品;学习量词:一张、一把、一只;感受编讲图片故事的乐趣。通过活动,这三个活动目标基本有达到,完成的程度比较理想。
其次虽然孩子已经有在其他看图讲述活动中尝试过这样的活动形式,但是在今天的活动过程中,我还是发现了几点不足:1、由于本次的活动没有教学挂图,因此在我在网上找了一些这个故事的图片,并利用电视来播放图片,但是这对于孩子观察还是比较小的。2、整个活动孩子的主体性比较没有体现到,都是处于老师问孩子答的教学形式,孩子比较被动。3、本次看图讲述活动较于前几次的活动来说已经有所进步,孩子们已经能够根据挂图来说一句话,这是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比较明显的一个进步。但是还是不够,孩子明显词汇量不足,而且想象力没有拓展开。4、教师的设置的问题不够明确,不能很好的做到有效提问。如何组织好一个看图讲述活动,是我应该进一步思考和学习的内容,希望通过反思实践,能够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十一、创意手工
游戏对幼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除了吃饭、睡眠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时间就是游戏。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潜移默化的学到许知识,能够培养幼儿的留意力、观察力和判定力,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思考力。因此我们园打破了传统教育中课桌椅排列小学化的模式,充分考虑了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情景,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家长更是配合我们的工作,为我们的课题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如:利用废旧纸盒让幼儿搭楼房;利用幼儿喝过的饮料瓶、吃过的零食盒子,开展了小小甜品屋让幼儿学卖东西;幼儿在拼板上看图书;在废旧纸筒上画画,往石头上涂颜料,用落叶做小动物,用手工纸做河水,家长可以从家里带串珠。
总之,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想出更多好的点子来,只要给孩子提供,材料,他们就会玩出各种你想不到的游戏哦!
十二、探索与创新
最近孩子们一起学习歌曲《姑苏好风光》。幼儿以前接触和学习的多是或欢快或悠扬或诙谐的儿童歌曲,对于这样的用家乡话唱的歌曲接触很少。于是我决定打破以往的音乐课教学模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首先,让幼儿欣赏歌曲,提出问题:歌曲共演奏了几遍?每一遍的演唱形式一样吗?
再次欣赏歌曲,欣赏前提出要求:歌中都唱到了什么?
明确了歌曲内容后,我没有如以往急着学习歌曲,而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们一边回忆歌曲内容一边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把所说的事物画下来。同时我和其他幼儿创编动作把所画内容边说边表演。我注意到,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大大的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全班36个孩子的手、嘴、脑都在并用。最后,黑板上一幅漂亮的画完成了,幼儿借助舞蹈把歌词也学会了。此时的孩子们依然兴致勃勃。
趁热打铁,我弹琴让幼儿再次熟悉歌曲旋律,只用了一遍,孩子们就能完整的演唱这首歌曲了。课末,我变换演唱形式使幼儿对歌曲加以巩固。(以“啊”和“嗯”音哼唱,男女和声演唱,分区演唱)。,进一步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欢快的情绪及富有震撼力的特点.激发幼儿今后学习二声部合唱的兴趣。
这节课虽用时较长,但幼儿自始至终学习兴趣丝毫未减。我感到,对于幼儿,不断变换新颖且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关键。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让每一节课都有它的“光鲜”点。
十三、孩子的成长
这学期,孩子普遍感到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这种长大的感觉,引发了孩子模拟做小学生的愿望。他们背起了小书包,但是书包已经不能满足孩子要当小学生的愿望。“老师,小学里有班长对吗?”“小学生一直考试吗?”“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考试呀?”朱越龙还说:“我姐姐的书包里有许多书,许多本子,还有词典呢!可是我们的书包里只有一点点。”面对这么多问题和好奇,“我要上小学”的主题就这样产生了。为了让孩子更能体验小学的生活,我们打算参观小学,孩子们发现了许多小学和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孙正豪发现了小学里分男厕所、女厕所,而且男女厕所的布局也是不一样的;徐令仪发现小学里有课间十分钟,他们在跳绳、跳橡皮筋;还有的说我们没有班长,小学里有班长,我们能不能也有啊等等。
孩子有非常强烈的做小学生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带孩子去实地参观小学,满足孩子做小学生的愿望。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讲述。孩子们能认识一些基本常识,如每个国家都只有一面国旗。
十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次音乐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歌曲让孩子们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孩子们认真的学着,高兴的跟着音乐边拍手边唱,一向爱唱歌的侯语桐,一副痛苦的样子,还用手托着下巴。我奇怪的问:“武铉,你怎么了?”侯语桐着哭腔说:“老师,我牙疼”“张开嘴老师看看”可不,侯语桐的牙齿上有个豆大的黑洞。“是这颗牙齿吗?”我指了指已成龋齿的牙齿,侯语桐的泪顿时象珠子一样滚落下来,使劲的的点头。这时教室里象水开了似的沸腾起来。快嘴的陈俊佑说“他一定吃糖多了,我妈妈就不让我多吃糖”。谢思聪说:“就是,你喜欢吃糖,人家虫子也爱吃糖。”付可凡说:“可以少吃糖,糖不是让吃的吗?”严子轩说:“吃糖后得刷牙。”管驭扬指着自己的小黑牙说:“妈妈告诉我常吃糖牙齿会掉光光,我现在就不吃糖,还坚持每天刷牙,等我长大了牙齿就白了呢!”说完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大家静一静!”孩子们在我的命令声中停了下来。“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老师知道大家喜欢吃糖但是糖不可多吃,尤其注意吃完糖后一定要漱口,大家要知道:不但吃糖后漱口最主要饭后也得漱口,而且每天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讲口腔卫生虫子当然有机可趁了”。随后,孩子们知道了怎么样保护牙齿以及保护牙齿的重要性。还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下课的时候我说:“大家张大嘴巴比比谁的牙齿最白最健康”一半以上的孩子不自觉的用小手捂上了自己的嘴巴。我笑着说:“想要牙齿不生病口腔卫生很重要明白吗?”我相信通过这次意外的生成课孩子们知道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十五、活动评价的重要性
为了培养幼儿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的能力,我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性的评价活动。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发现了什么问题?当幼儿掌握一定的折纸活动规则时,他们很愿意对自己和同伴的活动做出评价,这时要善于抓住引导幼儿掌握良好的活动规则的好时机。于是我就设计了“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你不满意,说来大家评一评。”对幼儿所提出的问题,我总是让幼儿展开讨论,在思考、分析的过程中来提高规则意识。
你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的吗?幼儿在折纸活动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我总是先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由于幼儿生活经验比较浅薄,我也让幼儿在评价时提出自己的困难,并鼓励幼儿共同商量,从多方面探讨解决的办法。
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折纸活动评价的最后一环节,就是为下次活动出谋划策。鼓励幼儿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幼儿协作创新,为下次活动做出明确的导向,发挥折纸活动的魅力。
总之,幼儿学习折纸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制订合理目标,提供折纸环境,选择适宜方法,把它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中,使它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只有这样,折纸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十六、不断尝试不断进步
今天,是周五,我仍然像以前一样在教室里等着家长来接孩子。一会儿,教室只剩下三个孩子了。便拿出玩具让大家一起玩,宋道成和卢锦鹏都用相同的玩具建起了一做桥,还把桥拼在一块儿,拿着玩具车在上面开,车子在上面开到桥头就掉下去了。我为了激起他们在创造能力,就说:“你们的车怎么还要人抱到桥上去了,才能开呢?你看,公路上的车那么大,人怎么抱上去嘛?”于是,两个孩子就开始探索怎样让车子自己开上桥。我提示他们回想自己在乘坐车时,看到了车是怎样上去的?两个孩子立刻想到了“斜坡”,马上把桥的一端的桥墩改为上桥的斜坡。可在衔接的地方遇到了问题,衔接处,有的接不起,有的接好后过高,不平躺。两个孩子马上又忙碌起来,把另一种玩具小方块塞到“桥面”的洞里,而且越玩越起劲。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各种的方法,而且在一件事情成功后,在老师的点播和提示下,不断地把桥建构的更“科学”,更完善。
我们在教学中一直在探讨、研究如何指导幼儿玩结构游戏?在这里我得出这样一点,只要我们认真关注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了解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后,就用一种自然的语气、态度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体验自己创造出来的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失败所鼓起的勇气!
十七、巧问
午睡前,幼儿有一段自由活动时间。许多孩子都喜欢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玩。今天,我发现墙上有几条铅笔画的线条。“外面墙上的线条是谁画的?”回到教室后,我立刻追问,但没有一个孩子承认。我发现我的追问已使孩子们意识到这一行为可能会带来批评;肯定不会有人承认了。于是,我以聊天式的议论这些线条像什么?室内气氛马上轻松了:“像海草”“像面条”“像绳子”……在孩子叙述的同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并在水波、船身、海草都用上线条。就这样,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刚才的追问,注意都集中在画面上。突然,刘嘉闻站起来说,墙上的线条是他画的,“我画的是海草。我想看看用铅笔在墙上能不能画上去。”“噢,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摸摸他的头:“今天你画的海草很漂亮,如果能画在纸上那就更好了,今天老师原谅你了,但你必须去擦干净。”
从孩子的话中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墙上涂画的真正原因。我在孩子的接触中发现,虽然孩子的自控力差,但辩识成人延伸和脸色能力并不差。如果成人急着追问,那么孩子就会因为躲避责备而不说实话,甚至发生编谎话的事。
在这件事中,利用孩子好表扬的心理特点,又抓住事物本身的特点,让孩子自然地讲出了事情的真相。这样,既给了孩子也给自己一个台阶。
十八、孩子们的天然乐园
在我们教室前有一大块红绿相间的塑胶场地,场地四周用光滑的鹅卵石镶嵌成边框,这块柔软、安全的场地成了孩子们活动的“宝地”,小朋友天天在这块场地上开着小汽车,骑着木马,滑着滑滑梯,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
昨晚的一场大雨为炎热的夏日,带来了丝丝的凉意,孩子们又来到了活动场地,偏偏又这样一群孩子,有男孩、有女孩,他们既不玩小汽车,又不玩滑滑梯,喜欢蹲在鹅卵石旁的地上,用手不停地抚摸着鹅卵石,又摇动着鹅卵石,看着它“岿然不动”,孩子们并没有失去信心。只见黄家玺找来了树枝,用树枝不停地挖,不一会儿鹅卵石旁边的水泥有些松动,变成粉末状的灰土了,祺祺眨眨眼睛,一转身找来了小石块,用石块掘着泥土。看来,今天的鹅卵石是不想“搬家”了,明天继续吧!一天又一天,孩子们你挖、我挖,真有点“愚公移山”的劲儿,非挖动它不可呢!终于有一天,在孩子们的锲而不舍的努力下,一块小小的鹅卵石“搬家”了,黄家玺最先得到它,他高兴地跳了起来,在同伴的请求下,他又挨个地给大家摸一摸。祺祺显然不满足,他撅起小嘴说道:“我也想挖到一块。”他的心声得到了其他同伴一片的赞同声。
与其制止孩子的“破坏”行为,还不如寻找合适机会满足孩子对石头的喜爱欲望。机会终于来了,那时临近放暑假,幼儿园里准备搞基建,运来了许多小石子,我带孩子们来到石子旁,尽情地让孩子们挑选自己喜爱的石子,孩子们如获至宝,有的孩子紧紧地把石子攥在手中,有的孩子干脆把它放在口袋里,还有的孩子则打开小手帕,把石头包在手帕里。孩子们带着满足回到教室里,我拿出盛满水的塑料盆,孩子们把各自拣到的石头放在盆里。刹时,一个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石头小世界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我轻轻地和孩子们诉说着石头的故事,孩子们则小手不停地点着小石头,问着、说着、想着,从一个个绽开的笑脸中我分明看到了返璞归真的一份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