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世界各国人民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的内容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和思想密切相关,形式又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有很广阔的群众基础,在幼儿园渗透地方民间文学艺术教育,不仅能够普及和推广地方民间文化,还能够培养幼儿强烈的地方荣誉感。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认知结构或组织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认知结构,随着儿童的成长,他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既丰富了认识,也改造结构,发展了思维。”让孩子从小了解学校地方民间文化,可以使地方民间文学资源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民间文学艺术往往是需要借助其他表现形式,如民间传说、寓言故事、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戏曲、民间建筑等,这些内容大多真实而确切地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以及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因而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有选择性地开展一些有关民间文学艺术内容的教学活动,不仅是继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幼儿情感、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必要手段。研究表明“4—5岁是发展阅读能力的关键期,据此,家长给予孩子相应的文学刺激和发展机会,就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孩子的这些能力。”
苏州地方民间文学是苏州劳动人民在建设美好江南的美学观和聪明智慧,又蕴藏苏州人民着对大自然、社会人文环境的审美评价,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苏州地方民间文学艺术已经形成了一种陶冶情操、传导地方美德的文化艺术。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地方民间文学资源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和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和艺术趣味。
二、民间文学在幼儿园开展的意义
幼儿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快速阶段,他们开始对周围环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个阶段的孩子常会围在老师身边询问各种他们关心的问题;我园立足本土文化,通过开掘和整理苏州本地的各种传统资源,在幼儿园开展各种民间文学教学活动,在经过专家讨论制定实施方案,并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地方民间文学在幼儿园是深受孩子的欢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美国哈佛大学一项历时50年的研究表明:童年时代的活动与其成年后的情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适量的劳动可以使孩子感到快乐,因为劳动不仅使孩子的才干得到了锻炼,而且还能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审核价值。因此,我们在幼儿园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学教育,是能够使我们的孩子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更能够使他们成为地方民间文化保护和发扬的继承人。
1.在参观、游览中,让幼儿了解了地方文化
通过对苏州地区的民间文化资源整理,我们选用了幼儿感兴趣并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来渗透。如我们通过语言向孩子讲述苏州观前街名称的由来,并发动孩子在节假日和父母一起去参观,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认识;有的孩子回来以后,还会兴奋地向我们讲起一家人在观前街游览的经历,从中知道了更多关于观前街的情况。
苏州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生活在现代的幼儿对于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还缺乏认同感,于是我们给幼儿讲述关于苏州的一些民间传说,如‘干将和莫邪’的故事等等,正是这些点滴历史片段使幼儿能够结合现在苏州的历史变迁,丰富了幼儿对苏州他们不少人都知道干将路和莫邪路是我们苏州两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在和家人逛街的时候,幼儿还会不断地向大人们询问相关的知识。
2.在传统的文学故事教育中,让幼儿心理得到积极的健康发展
传统的文学故事往往讲述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人物的轶事,塑造了一批批光辉的形象,虽说这些人物距离现在的幼儿显得十分遥远,但一些历史名人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号召力,让幼儿在聆听了这些民间文学故事后明辨是非是我们考虑的重点问题。如:端午节来临之际,我给幼儿讲述屈原和端午节的由来,幼儿听完故事后都表示要让自己的家人也给屈原留一个粽子,在孩子眼中屈原就是这样一个爱国爱民的伟大诗人,所以他们愿意和屈原去分享现在的快乐生活。“岳飞抗金”的故事让幼儿认识了岳飞这个民族英雄,了解了岳飞在抵抗外来侵略的时候所作出的巨大牺牲,所以他们都表示将来也要做一个爱国的大将军,坚决不做秦桧那样的小人。
幼儿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不仅对于周围事物又浓厚的兴趣,更是有强烈崇拜和模仿心理。而一些优秀的民间文学大多是弘扬一些传统的美德观念,这对于那些喜欢“顶礼膜拜”的孩子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素材。如:孔融让梨的故事使得幼儿知道相互之间学习谦让的美德;卧冰求鲤的故事让孩子学习了关心父母,懂得了孝的传统美德。此外,还有各种成语和寓言也是深得孩子的喜欢,我们利用每天饭前的时间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如此一来幼儿变得乖巧懂事多了。
三、立足本园实际,开展丰富的民间文学教学活动
1.选择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民间文学资源
地方民间文学资源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把它渗透到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首先,我们成立了相应的科研团队,发掘和整理苏州地区民间文学资源,再从中挑选出适合每个年龄段的内容;如在小班里开展一些苏州地方民间游戏、用苏州话学念儿歌、童谣等待针对我们中班孩子而言,民间文学资源就应该让孩子能够明白是非曲直,具备基本的判断能力,培养幼儿健康的价值观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质;大班的孩子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一些相关的模仿操作活动,如学习幼儿刺绣、了解苏州碧螺春的故事来历以及简单的茶文化等等。其次,采用幼儿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地方民间文学;每次我们科研小组都会召开讨论会,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语言、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活动展开渗透,同时我们还会在教室里营造各种研究民间文学的氛围,如在教室里布置一些民间文学里面出现的事物、人物,丰富幼儿的认知。
2、采取幼儿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
处在幼儿期的孩子,心理发展还不是很健全,这对我们的教学就提出了要求,只有采取幼儿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和开展。
首先,我们立足本园的实际,营造一个良好的民间文化氛围。为了更好地突出我们幼儿园的特色,我们幼儿园在大环境布置上考虑了传统的装修形式,通过布置一些带有苏州地方特色物品,如:苏州评弹、八仙桌等;让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会对这些传统的东西产生兴趣。此外在每个班级里,我们每个班级的老师还会根据当前开展的主题活动布置相应的主题墙,如在“过端午节”主题活动中,教室便会张贴一些关于苏州地区端午习俗的照片,门口还会挂上艾草和菖蒲,这样在给孩子介绍端午节的时候,幼儿能够更好地去理解这些东西。
其次,突出重点和难点,做到有条理和层次。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系统教育工程,它包括幼儿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而我们的教育工作就是要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突显出自己的特色,把握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有真正做到这点我们的教学才能够看到成果。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我们根据不同季节和传统节日的变化来制定主题活动;如新春伊始,当幼儿还沉浸在新年的欢乐气氛中,开展“欢欢喜喜闹元宵”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共同分享新年过新年的快乐。同时,适时地生成主题,也方便我们切合实际选择幼儿生活中的民间资源,使民间文学的教学更有效;接着三月份就是迎接“五彩缤纷的春天”的主题活动,通过着眼于春天里的颜色变化来串联民间文学资源;五月份我们开展“过端午节喽”主题活动,通过端午节节前的准备活动到共同庆祝端午节,孩子从中体验传统节日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在民间文学资源的选择上,我们根据当前不同的活动主题灵活筛选与运用,不盲从、不重复。
接着,采取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民间文学教学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知道,对幼儿进行民间文学教学,采取简单的说教是不可能有好效果的;为此我们把这些民间文化资源融入到音乐、儿歌、体育、美术当中,全面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每周严格按照五大领域制定教学活动,孩子们的身心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如在“过端午节喽”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有民间故事“屈原和端午节的由来”;音乐活动“包粽子”,体育活动“划龙舟”;手工活动“包粽子”。丰富的活动内容,调动了幼儿各种学习兴趣,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晨间游戏的时候,我们给幼儿准备“糯米、芦苇叶”,让小朋友练习包简单的粽子;户外游戏时,把民间的体育活动引入进来,如“打莲厢、划龙舟、抬花轿”等等;课堂教学则采取说、唱、画、跳、模仿等各种方式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当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里面才能够真正从中体会到民间文学艺术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最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条件,使幼儿得到全面的熏陶。苏州民间文学故事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我们身边的事物,如地名或者具体的物体,这些东西并不是说显得遥不可及,在整理这些民间文学资源的过程中,我们会更多给陈现真实的物体;但也有一些东西如“苏州园林”、“观前街”这些苏州名胜地,我们不可能带幼儿逐一去参观,所以我们往往借助影像资料和发动家长来补充我们的教学活动。
生活在苏州人们自然对苏州一些历史遗迹有所了解,我鼓励我们的家长利用节假日的空闲时候带上幼儿一起去了解这些民间文化,孩子每次从这些地方回来总会有新的收获,而且很积极地把自己所看到、听到的东西讲给老师和其他的小朋友。
四、民间文化艺术教育取得的成果
1、弘扬地方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在长期的历史文化进程中,一些优秀的民间文学艺术正有逐步消亡的迹象,这些带有浓厚苏州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的资源是经历上千年流传的民族文化精髓,因为一旦离开了它们的诞生故地和时代特征就一定会失去原有的神韵。例如,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个历史故事就生动描绘了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的豪情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壮志。
孩子在了解这些民间传说故事后,对苏州的历史有了最简单认识,尤其是那些历史中伟人,他们为苏州的繁荣和稳定作出相当大的贡献;而且他们对古人流传下来的一些技艺也是赞叹不已,如“苏州评弹、苏州刺绣、昆曲”等等,苏州的人民创造了独特的的江南文化。
2、日常渗透,规范了幼儿言行及习惯
“学史可以明智”,文学语言故事以其强烈的是非观和极富想象的表达形式,很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狼来了’的故事使得幼儿知道了说谎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经过老师正面积极的引导,孩子都养成了一个不说谎的好习惯。
在幼儿日常活动中,孩子们需要一个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往往不是孤立的现象,当一个班级的孩子都形成了一种良好风气和氛围后,孩子便会相互提醒和帮助,共同发展和进步。在我班有几个小朋友就餐时非常挑食,不爱惜粮食,通过学习古诗《锄禾》后,孩子了解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浪费粮食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3、全面提高幼儿认知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我们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民间文学艺术教育的活动,幼儿在认知、情感方面得到了明显了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幼儿在学习的期间,
通过和老师、小朋友交流,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参与活动的兴趣也积极了,动手能力也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J.皮亚杰著:《儿童的道德判断》,山东教育出版,1984年版。
2.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
3.施建农等著:《发现天才儿童》,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页。
4.《健康咨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