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课题教研
课题教研
2014.9-2015.1大班组课题教育笔记 高凯 一起做菊花/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发布日期:2015-1-2   点击:1746

一起做菊花

高 凯

在今天的课题教学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做菊花,尝试让幼儿用卷花瓣的形式做出漂亮的菊花。在活动开始前我先将菊花的形状都剪好了,重点教小朋友怎样来卷花瓣。考虑到因为幼儿人数比较多,操作的材料较小,所以我就分组一组一组进行示范,再让幼儿模仿着操作。经过观察,我发现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在老师示范后就能独立操作卷花瓣的活动,而且动作很快,做出来的菊花形状各异很是漂亮。还有几个幼儿拿着花瓣在管子上搓来搓去就是卷不到管子上,然后就开始不知所措。他们就开始拿着管子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玩别的游戏了。于是我就重新对他们进行了指导,发现他们在开始将花瓣绕在管子上时绕的不紧,所以在后来卷的过程中松开了,于是我就让他们一开始将花瓣绕在管子上时就要绕紧,然后慢慢地将管子卷上去,经过慢慢的练习,最终也做出了菊花,他们拿着自己的作品高兴地给我看说:“老师,你看!”我说:“真漂亮,还想做出更漂亮的菊花吗?”他们使劲地点头,做菊花时更专注了。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他们自豪地对同伴说:“这时我做的菊花。”

手工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用他们的双手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的创造活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手工活动能促进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心理和其他能力的发展。

在做菊花的活动前我为孩子准备好了操作材料,然后,我就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对幼儿进行示范、观察幼儿的制作过程,当幼儿遇到困难需要我的帮助、点拨时,就与其一起迎接困难、解决困难。这样,既可以减少幼儿在活动中对教师的依赖性,也可以增强幼儿双手的灵活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如何解决。当孩子们将自己做的菊花拿在手里,自豪地说:“这是我做的。”这时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这时他们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高 凯

在我们的课题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的应用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为我们大班组的课题教学活动带来了“教”和“学”的重大改革,明显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它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各种功能为一体,把教学素材生动直观地呈现在了小朋友的面前,不仅使课堂上充满了儿童情趣,而且使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提升了教学的品位。

  利用影片、动画进行教学是在有限的时空内,为幼儿创设一个特定的情景,把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示给幼儿,营造出美的氛围,使幼儿高兴地接受与新课相联系的内容。

例如:在教幼儿大班美术《香香的桂花》这一课时,我选了一些苏州园林里桂花树录像让幼儿欣赏,孩子们看着蓝蓝的天空下,园林中摇曳生姿的金灿灿的桂花,兴奋极了,不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开阔了幼儿的视野。

音乐的情绪感染作用也是极其强烈的,能调动人的情绪,比如:在画这个桂花林的时候,我特意放上有小鸟叫的大自然的声音,让幼儿感受并想象自己在园林的某个地方,想象在桂花树的周围有些什么?引导幼儿将园林里的一些元素一起画入画中,把情景表达出来,使美走入了幼儿的心灵。

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将小朋友的作品用投影展出,幼儿会特别的兴奋和激动,幼儿之间也可以互相启发和借鉴,在桂花林这次活动中,我也把幼儿的作品拍了照片上传到电视上,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和评价,使幼儿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应多多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幼儿的兴趣和教学活动的质量,真正做到寓美于教,美中育人。

 

 

 

一起做漏窗

高 凯

《纲要》中所说的要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的民族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苏州园林中的漏窗是极具特色的,因此我选择了漏窗作为本次艺术活动的载体,让幼儿在欣赏漏花窗图案美的基础上感知漏花窗的特色美,并让幼儿尝试用纸卷图案组合的方式来设计、创作漏花窗,从感知到表现,不仅追随了幼儿的能力发展特点,也符合了《纲要》的精神: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理解和想象。

本班近阶段开展了“苏州园林”的主题活动,幼儿收集了很多关于苏州园林的照片,幼儿在欣赏苏州园林里的亭子,假山,小桥,长廊的同时,对园林里的漏窗格外关注,他们经常会问“怎么有各种不同的形状?”、“为什么园林里都有这种窗?”、“为什么是漏空的”各种问题。漏窗千姿百态,是苏州园林中独特的建筑形式,透过漏窗,游人可以移步换景的欣赏到美妙的风景。

本班幼儿对于泥工特别感兴趣,能用泥条造型,初步懂得四角对称,因此我们尝试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彩泥,用多种对称的方式来设计漏窗,让他们在初步了解漏窗用途的同时,体验制作,创造的乐趣。

本次活动请小朋友用橡皮泥设计苏州园林的漏窗。孩子们在已经了解园林漏窗造型的基础上,利用对称的原理在方形、圆形的模板上制作。活动中xxx小朋友模仿漏窗中羊角的图案上下捏了一对,又搓了长长的两条,粘在正方形的模板上,形似“十字纹”。王可心小朋友特别喜欢漏窗中花的造型,所以她在圆形的模板中间做了一朵牡丹花纹,旁边再装饰一圈梅花纹,特别漂亮。活动总体进行很顺利,孩子们用巧巧手制作的漏窗花纹各异,特别漂亮。反思不足之处在于提供给幼儿的模板中,方形的大多都是鞋盖盒,而圆形只提供了纸盘。在操作中有些幼儿制作的图案有些是单个的,并没有和模板连接上,这可能就与提供的材料有关,下次可以提供圆形的盒盖会更好。活动中的语言也可更加童趣,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再强调用橡皮泥搓长的线条,将图案与模板边连接起来,丰富漏窗的意境。

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中国的古代文化已离他们越来越遥远。而本次活动教师挖掘了孩子们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漏花窗”这一古代园林建筑元素作为教育资源,引导孩子在欣赏与艺术创作中感知了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值得推广。

 

 

吹画“梅花”

高 凯

    在我们大班组的课题活动中,有欣赏苏州园林中的花卉这一环节,于是,在欣赏了苏州园林中的梅花以后,我设计了一节吹画“梅花”的活动。虽然孩子们不是第一次接触吹点画,但他们仍然觉得很新奇,在活动中,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前半部分我觉得不错,孩子们能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例如:梅花树长得怎样?有幼儿答:弯弯扭扭的。孩子的回答非常好,我给了他及时的表扬,这样的回答是我事先没有预想到的,我还在想怎样才能引导弯弯的这个特征上呢!又如:花瓣长得怎样?孩子回答:圆圆的。我事先想怎样才能引导到像手指的这个特征上,这样一说,圆圆就很像手指了。在第二环节教师讲解示范吹点梅花时,我觉得讲解已经非常详细了,在孩子操作前,也提出了操作的要求。

到了第三环节幼儿操作开始慢慢不行了,孩子用水粉笔慢慢的在滴墨水,但是滴一次不够,两次也不够,需要滴好几次,他们的耐心慢慢在磨灭,有的幼儿就滴一两次开始吹,就叫嚷起来了:“老师,我吹不出来。”我忙的不可开交起来,好几个孩子都吹不出来,可把我急坏了,后来就匆匆收场了。我左思右想,可能是用水粉笔错误,应该用毛笔,因为水粉笔比较小,蘸不到墨水,导致滴不下墨水来,记得去年是帮孩子们滴好的黑色颜料,所以效果不错。不用毛笔可以用眼药水的瓶子,这样一滴就会有很多墨水滴下来了。还有可能是这个墨水的浓度太高了吧,如果给它稀释一些,可能会好一些。孩子在吹的时候是比较困难的,由于我没有为他们提供吸管,这是考虑上的不足,如果在准备上更充分一些,也许效果会更理想,会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如果解决了吹画的难题,那么后面的都不是问题了。

在另外关于梅花的活动中,孩子用手指印梅花和用面包泥做梅花,孩子们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完成的情况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