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课题教研
课题教研
2014.9-2015.1大班组课题教育笔记--韩佳文 《美丽的红枫叶》有感/剪窗花
发布日期:2015-1-7   点击:2111

泥塑活动真好玩

韩佳文

幼儿泥塑活动,是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的艺术美,受到美的熏陶、教育,而且还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园开展泥塑活动是很有必要的。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我在引导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和进行泥塑活动的创作中,采取了一些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法。

  一、激发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一种先天性的行为趋避倾向--趋向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感体验。幼儿尤其如此,对于能带给他们快感并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的活动,幼儿总是乐此不疲。并能表现出不凡的创造性。因此,在泥塑活动中,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兴趣盎然的参与活动,是学习泥塑的基本条件。比如,在幼儿刚开始接触泥塑活动时,我首先出现的是色彩鲜艳、易揉玩的培乐多,并以游戏的口吻启发幼儿:这些泥团会变……,你们变变看,它可以变成什么?”这时孩子们欢快、有序的动起手来,有的搓,有的团,有的捏。一会儿的功夫,泥团就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孩子们欢呼雀跃着:我的泥变成了小蛋糕!”“我的泥变成了小萝卜!”“我的泥变成了小蜗牛!看着孩子们那惊喜的神情,我不禁赞叹道:你们真能干。初次泥塑制作活动的成功,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我抓住机会向他们进一步教授了捏泥的技巧,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并对泥塑活动有了初步的概念。

  二、适宜的环境、游戏的形式是幼儿进行泥塑活动的良好途径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怎样的环境就能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为了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我们在班上,陈列了各种各样的泥塑欣赏作品,有名家的,也有老师和小朋友的,甚至还有家长制作的。轻松愉悦又充满美感的环境,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灵感,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操作经验。

  陈老先生说过游戏的直接用途虽只是寻求快乐,而间接的用处则更大。在泥塑活动中我不失时机地以游戏形式向幼儿渗透感兴趣的泥塑技能。在实践中,我采取了泥塑活动游戏化的方法,让幼儿觉得自己是在玩,在与泥做游戏。例如,在捏《动物园》时,我布置一个有情节的动物园背景,我当饲养员,让幼儿进行参观,并根据幼儿的要求,捏出各种形态不同的动物,如熊猫、大象、兔子等。使幼儿即感到新鲜,又产生了好奇的心理。在我的带动下,幼儿争着向我提出:老师,小鸭子是怎样捏的,你给我捏一个吧。”“老师,我想学捏小熊。”“老师,我想学习捏小狗。看着幼儿求知欲如此强烈,我及时启发他们:小动物都是什么样的,你们仔细看一看,它们有哪些区别,又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要捏出形象、好看的小动物,一定要掌握几个要点,揉团、捏扁、压平,粘合时手要用点力。幼儿认真地听着,用心地操作着,很快便学会小鸭、小鸡、小熊、小狗等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的制作方法,成功的喜悦挂在他们那稚嫩的脸上。我深深感到:当泥塑活动像游戏一样对幼儿充满诱惑时,幼儿的泥塑灵感就将被激发出来。

探寻“苏州园林图案美”

韩佳文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课题研究同样如此,在第一个主题《苏州园林图案美》主题中,我们深入挖掘园林中图案的知识性内容,以此总结一二。

苏州园林基本上可以说是高墙深院的城市山林,即,园林虽设在繁华闹市,但其中境界却深远幽静,富于山林野趣之美,鉴于苏州园林的这一本质特征,评价其人口艺术可以有两条标准:一、在空间上具有隔断尘嚣的功能,以保持其院内的幽静、惬意;二、尽量不让清静幽美的境界外泄,务使园林内外的景致迥然有别,从而使人们进园后通过与喧嚣和山林情。

苏州园林的漏窗艺术当推我国之首,苏州园林的漏窗具有造型细腻,线条流畅,图案精美等特点,而且花色繁多,如留园有漏窗200多孔、30多式;网狮园的漏窗仅花色就多达100多式,号称花窗之最,园中之绝。漏窗的作用,除了可以通风采光和作为点缀欣赏外,还可以使园景相映成趣,层次有致。

在留园里,长达700米的曲廊可谓是随形而变,顺势而曲,通幽度壑,变化无穷,而更让人叫绝的是廊壁并非是沉闷,而是漏窗孔,窗外的日光照射进来,映着窗花显得光彩迷离,给人以空灵美妙之感。游人通过漏窗可以看到另一番胜景,那景致在窗花的间隔下则更见奇妙,一孔接一孔的漏窗可使人移步换景,人在廊中走,似在画中游。可以使游人从不同角度来尽情欣赏园林的美妙之处,再如留园入口处有一段暗廊,廊上辟有一个八角形漏窗,窗外花竹葱郁,小桥流水,楼台倒影依稀看见,由于前一段暗廊给人的是弱光,而这一漏窗的出现,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刺激,因而从窗子中观景,恍若仙境,形成一个漏窗小品。至此,这个窗子就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

以有限的空间,造成无限的境界,是苏州园林的一大艺术特色,而那千姿百态的精美漏窗,则使园景构成了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层次,使其意趣无穷,耐人寻味。另外,使我颇感兴趣的就是留园里那长长的水廊了,走在这条水廊上,不但可以感到方向的曲折,而且地面坡度也随形而上下延伸,给人一种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的感觉,如果你站在对岸从整体来欣赏,那么映入眼帘的不但是水廊凌驾于水面上所形成的波状线,而且廊沿也会波澜起伏,给人一种委婉,秀美,波动的美感。正是由于这种波状线条,苏州园林更给人一种柔和舒服的感觉。

大班幼儿的园林欣赏应该是基础的文化欣赏,离开了文化视角,小朋友必会兴致大减,甚至感到单调乏味。苏州园林图案美是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与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委婉细腻的画面,使人可以从多角度来欣赏其美,感受其境,这正是苏州园林博大精深之处。

 《美丽的红枫叶》有感

韩佳文

在体验中学习,在创造中感受成功。这是新课程非常强调的一种体验性学习方式。我们的美术课不仅仅是体验,更多的是承担着培养幼儿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使命。本课重视对幼儿拼贴画学习、制作过程的评价,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幼儿在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这一课有以下几个环节组成,前两项是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后两项是上课环节中要做的:

1、收集树叶:

课前教师动员幼儿广泛收集各种树叶,特别是收集各种形状不同的树叶,有大有小、形状色彩多样的。在收集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认识了各种树叶的特点和名称,还欣赏到它那富有美感的形状和纹理。

2、整理树叶:

捡来的树叶比较凌乱,需要通过剪裁和压平这两个过程后才能进行拼贴。剪裁主要是对叶子边沿的修整,要去除残叶和枯朽的部分,再把树叶放入书中进行压平。

3、设计形象:

这里有两种设计方法。其一:先决定主题再选材。例如书本上的跳舞的女孩,在设计初稿时就要设想适合女孩身体、裙摆等部位的树叶形状,然后寻找基本形合适的叶子。其二: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树叶的形状特点来定主题,如《金鱼》中尾巴的创作是来源于枫叶的造型。

4、拼贴成画:

幼儿通过想想、剪剪、拼拼、贴贴等制作方法,拼贴出有趣生动的画面。教师引导幼儿巧妙利用叶子的自然形态,这样画面才有最真实的美感。

这节课主要以欣赏树叶贴画、感知不同树叶的特点为主,再结合自己已有的树叶构思一幅画面内容。教师指导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学会手工操作的技能,引导幼儿注意画面整体的美感。这些环节中最关键的是在于制作前的准备工作。教师给出一个作业要求,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制作中的困难,这样的授课使幼儿真正做到了自主地去学。在教学互动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从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可以体现出。

在评价中,我让幼儿先自评作品,用自己的画面来编一段小故事,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幼儿会发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同时,其他的幼儿能够给出建议,使作品更完整,内容更丰富。以小组的形式,让幼儿去找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故事情节奖、以及最佳组合奖这样的评价方式培养幼儿对创作的积极性,增加自信心。

树叶贴画借美术之灵,创自然之美,不但让幼儿在操作动手、构思、想象、创新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还让每一片叶都充满着智慧,充满着生命力。它们像一首首赞歌飘落在校园的角落。这课显然已不能仅从贴画的技巧上去理解和教学,它已要求我们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让幼儿从美术与大自然的联系中来学习美术,增强了幼儿的情感体验与美术文化的滋润。

 

 

 

 

 

 

巧手做假山

在一个天气晴朗,秋意浓浓的日子,我们进行了一个制作假山的半日活动1、用超轻粘土制作假山。

好像这段时间孩子们对橡皮泥的兴趣比较浓。君君一开始不知道怎么捏,吴子悠丢给他一本记录本(记录本上图示),自己也拿了一本。我看到他在认真地捏着。一会儿工夫就把假山捏好了,样子有点像,但是没有戳洞。于是我提醒他用泥工的工具戳。他很高兴地答应了。君君拿过图示来,仔细地看了看,开始分泥。我看到她分了两块泥,显然方法是对的,但看上去泥的大小不是很合理。于是我有指导了她一下,他分得显然合理多了,后来他做出来了好像样子不是很像假山,我引导他自己看看,与图示上比较一下,看看像不像。看了一会儿他摇了摇头。于是我有辅导了他一下,终于完成了作品。

2、装饰假山

孩子们一边听着教师的介绍,一边想象着园林里美丽的景色,小花、小草、大树、竹子等等。开始自主的画画。

孩子们想象着,在暖暖的阳光下,微风吹拂绿色的树,小草亦跟着摇晃娇小的身躯,鸟儿从头顶飞过,唧唧的叫着。鹅软石铺的小路蜿蜒曲伸,孩子们象一个个小画家,有模有样的开始挥笔,低头画画。时间慢慢过去,假山边上渐渐呈现孩子们眼中的景色。为数众多不免画上绿色大树,嫩绿小草,火红的太阳,大鸟小鸟,假山亭子长廊拱桥,凡公园中有者必有。亦不缺乏幼儿游戏画面,有的添画上自己想象的景物,丰富画面。

3办展览,来参观。

  孩子喜欢显示自己的成果,因为这些活动成果出自于自己的脑和手,是自己的创作。自己的创作最能体现自我的价值,从而使他们获得真正的满足感,教师应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因为成果展评是幼儿提高认识的过程,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过程,当然更是他们体验创新乐趣的过程。孩子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要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得到他人的赞许。本次活动后,我们保留了孩子的作品,在元旦进行了迎新展。

 

这次课题制作活动,普通而简单,对于我来说却是十分特殊,孩子们的画让我感动,孩子们画画的情景让我感动,美好的景色下的一切,都让我感动。

 

 

 

 

剪窗花

新年的脚步一天天近了,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感受浓浓的新年气氛,我组织幼儿一起来剪窗花。幼儿对剪窗花很感兴趣,听的时候特别的认真,只看到老师剪了几刀,象变魔术一样,一朵漂亮的花就展现在幼儿面前,幼儿高兴的拍手,说老师真棒!都争着想学。在讲解时我出示了剪窗花的图例,我只简单地引导他们,讲讲图意。

孩子们都对角折三次后就开始剪任意的形状。于欣彤剪的很小心,剪了许多长条;悦悦剪了一长条后,又从另一头剪了一下形成交叉,就把三角形剪出来了,看着悦悦剪下来的垃圾,彤彤奇怪地问:你怎么会有垃圾?”我剪了一个三角形,你看。说着,他把手中的纸展示出来,给彤彤看那儿有一个空三角形,咦?你怎么没垃圾?悦悦奇怪的问。我是这样剪的。彤彤示范给乐乐看,剪了一条条的,你这样剪不好看。悦悦说。

听到声音我走了过去。老师,彤彤剪的窗花不好看。” “不,肯定好看。彤彤争着相告。那你们剪好的窗花打开,让我们欣赏一下,好吗?窗花展示出来,孩子们各抒己见,都表示喜欢乐乐的,我问:你们为什么喜欢 ”“因为里面有好多的花纹,彤彤的看不清楚。”“那怎么会这样?剪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剪?孩子各自议论着:三条边上都要剪,剪的时候应该相互交叉把形状的纸剪下来。听了大家的意见,彤彤点点头:我知道了,我也会剪很漂亮的窗花的。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一一和其他孩子们都按照刚才的方法剪窗花。老师,看,我的窗花美吗?彤彤把剪下的窗花展示给我看,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

在操作活动中,幼儿发现了问题,有了争议,这时教师应认真聆听幼儿之间的争议,在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适度帮助之间找到介入的切入点,较好的把握引导的时机。《纲要》中指出:学习是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于是我让幼儿自己来观看,通过展示两者的作品,让幼儿共同讨论、交流,共同分享过程。这对于幼儿学会探索,学会大胆表达和欣赏别人的观点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