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课题教研
课题教研
2014.3-2014.6中二班个案观察记录
发布日期:2014-6-27   点击:2195

班级: 中二班                          观察者   杨碧华      

时间: 2014    219    星期

地点:教室

观察对象:全班幼儿

     

 在操作活动中幼儿能根据自己意愿选择材料进入活动之中。幼儿显得很兴奋,有的幼儿讨论这些材料分别是用来做什么的;有的幼儿则认真摸摸竹条和绸条,在琢磨它们有什么不同特点;有的幼儿在争论漂亮的花要插在哪儿。傅欣怡、刘思源等合作制作“龙头”时,起初合作很顺利,后来就争吵了,傅欣怡说“龙须用尼龙绳作”,刘思源说“要用铁丝做,那样才会翘起来”。但傅欣怡却不同意,原因是铁丝不好看。看到他们的争吵,我没有立即阻止,也没有告诉他们怎样做既好看又能翘起来,而是说:“你们是一对很好的合作伙伴,看到以前我们玩过的呼啦圈,有得到什么启示。”他们琢磨了一会儿,就恍然大悟了,原来是用傅欣怡说的尼龙线来缠绕铁丝线,那样既好看又能翘起来。于是,他们又很愉快地进入活动中了。照欣把盒子挖了3个洞,然后贴上尼龙线,一会儿狮子头就做好了,还可以套在头上玩,虽然样子不是很形象,但看到他那兴高采烈的样子,我表扬了她,并委婉告诉她还可以加工得更美的。他马上接受,并认真地装饰了。大多数女孩子都在化妆,她们互相给对方插花、戴花环,还在讨论当“艺旦”的事儿。可见,在此活动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幼儿之间的合作精神,互相帮助、互相谦让的美德也得到发展。整个活动中,我主要是以鼓励与肯定的语气为主的,幼儿一听到赞扬的话,自信心就提高了,从中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幼儿学到了缠绕、打结等技能。

           

  幼儿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马上干预,而是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和处理。教师要随时做个敏锐的观察者,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要尊重幼儿的兴趣、感受及表现方式,并要因人而异给予指导。同时,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放手让幼儿去想象和创造,让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从而每位幼儿都能独立或合作来完成作品。

 

 

 

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二班                          观察者   杨碧华      

时间: 2014  3 5    星期

地点:教室

观察对象:全班幼儿

     

 在活动开始时先让孩子们听《喜朱子航》这首音乐,让他们听完这首音乐说出自己的感受想法,有的小朋友就说出了像过年,跟着孩子的话就引出了过年人们要做的事情导入灯笼。

    灯笼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那么我问小朋友“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灯笼”,孩子都很兴奋说了很多有圆形的、长方形的还有好多动物形状、还有带电池的灯笼。再接着我出示了许多漂亮灯笼的图案让他们来欣赏小朋友都发出一阵阵赞叹声,欣赏完我问他们“你看到的灯笼有什么形状、什么图案”孩子的记忆力也很好回答了好多。

    接着出示了制作好的灯笼让孩子来欣赏观察,“灯笼上面都用了哪些材料”孩子观察的很细心。孩子对材料很感兴趣迫不及待的想制作。

           

    在本案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盒绘画心理发展水平选择了幼儿喜欢的挑战难度适宜的美术活动,为了达到家园共育培养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特此以亲子活动完成本节课程内容,家长和孩子都非常积极。

为了能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教师选用了立体画来展现,活动材料准备也很丰富,在通过欣赏不同形状、不同图案的灯笼来刺激幼儿的视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运用不同材料构造出自己的灯笼,幼儿很感兴趣迫不及待的想制作。

中班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绘画能力的发展已经进入,他们对表现自己的经验、情感、和想象有明确的目的,能用简单的线条、图案、形状表象越来越多的事物。

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二班                          观察者   杨碧华      

时间: 2014  3 19    星期三

地点:教室

观察对象:全班幼儿

     

   在清明节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设计一《大家一起做青团子》的活动。在本次的活动中,幼儿能较快的掌握儿歌,但是在玩游戏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如:一开始让他们手拉手边转边念儿歌,本以为很简单的一个环节,有个别调皮的幼儿就拉着跑,导致有幼儿就摔倒了,不过经过提醒后,就没有这种现象发生了;还有最后幼儿做青团的环节,两个抱在一起,大部分都会抱对,数量增加了就出现了很多的错误,有些能力稍微差点的孩子就乱抱。不过几次游戏以后,大部分幼儿都能掌握游戏方法了。

           

  

  我觉得下次游戏时,可以再增加一项比赛的环节,把幼儿分成红、黄两队,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比赛,看哪对幼儿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正确的“做”出青团。如果“做”错了,就退出游戏,最后哪对人数多,哪对就获胜。

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二班                          观察者   杨碧华      

时间: 2014    42    星期

地点:教室

观察对象:刘思源

     

 又到了区域游戏时间,孩子们很兴奋地去选择各个区角活动。在手工区的游戏区域里,有一只端午的手工粽子的玩偶静静地躺在地上,我发现孩子们经过的时候,要么装做看不见,要么从粽子的身上跨过去,一连十几分钟没有一个孩子主动地把粽子捡起来。于是我望了望手工区,有四个孩子坐在里面制作糕点,其中还有一个粽子的主人——源源(粽子是源源制作的的)。我不想强求任何一位孩子被动地去捡起粽子,于是故意大声说:“哎呀!这里怎么有只粽子孤单单地躺在这,真是可怜!不知道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和我一起把它捡起来呀?”说话的时候,我试探地用询问似的眼神看了看这四位孩子,没想到,我的话音刚落,身边的妞妞就转过头来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地上的粽子,笑着对我说:“让我把它送回家吧!”我点了点头。“我不要你收,这是我的粽子。”源源马上下一意识地跑了过来,一把抢过粽子,而且还把妞妞推倒在地上。“老师说要互相帮助的……”妞妞一边哭,一边委屈地说。“我就是不要你收,就是不要……”源源嘴上不停地说着,眼睛里还闪着泪花。

           

    妞妞去捡粽子的动作让源源由原先的不关紧要变成了紧张的状态。原因是源源太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别人不许动、不许玩、不许拿我的玩具,不然我就会很生气,丝毫没有一点分享的精神。这也许和家庭也有一定的关系:源源是家里的独子,平时长辈们对他更是爱护有加。可谓是“捧在手里怕丢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养成了源源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不快的事,会采用一种比较被动的形式出现。他的父母都是在外经商,他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长辈们对他是迁一百顺,无论是他要的东西都能轻易得到,而且这些东西完全属于他的,不需要和任何人一起分享。在家里玩具玩好后,也是随意地乱扔,事后奶奶会把一个个都整理起来。另外,奶奶也经常嘱咐他:一定管好自己的东西,不要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奶奶的过于强调,也使源源对于自己的玩具不能和别人分享的思想加深。由此导致上述这一现象的发生。

 

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二班                          观察者   杨碧华      

时间: 2014  4  16    星期三

地点:教室

观察对象:马正

     

 孩子们在自由活动,马正选择的是看图书,他拿了一本书,然后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儿,边上的何翊辰把脑袋伸过来也想看,马正看了看他说:我们一起看吧!于是,两个人一起看了起来,马正一边看,一边对马正说图书上的故事,还不时地笑着呢。马正也很开心地看着、听着,没有像有的时候在教室里到处乱跑,显得比较安静。一本图书看完后,何翊辰又去拿了一本和马正看了起来,基本上是他在讲着图书上的故事,马正有时也跟着一起说说,两个人玩得挺高兴的。当我敲小铃发出收玩具的信号时,何翊辰很快地把图书放回,安静地坐好,等老师说话。

           

   自由活动是孩子们比较活跃的时候,有的孩子总是喜欢玩玩具,或者是拼图,对看图书并不喜欢。我发现何翊辰她对看图书是比较感兴趣的,能很安静地看完一本又一本,她的讲述能力很强,在她的带领下,马正能边看边听,坚持和她一起看了两本书,安静地进行游戏。我在游戏结束讲评时表扬了他们两个,如果班中多几个像何翊辰这样的孩子的话,那就更好了

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二班                          观察者   杨碧华      

时间: 2014  4 30    星期

地点:教室

观察对象:傅欣怡

     

 傅欣怡小朋友是我们班上一位特别爱回答问题孩子。每次活动时,她都能积极回答问题,有时还一边举手一边抢着说:老师,我来说。甚至不等别人说完就打断别人的话题,抢着发表自已的意见。今天的科学活动中又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当一个小朋友的发言还没有完,傅欣怡却高高举起了手,大声地说道:老师,我来,我来导致其他小朋友无法听清楚小朋友回答问题。

           

   傅欣怡是我们班上性恪开朗,活泼大方,思维活跃的聪明能干的孩子。当她打断我的话或者抢着回答问题时,可能是因为我的讲解或问题她都懂。其次,她的个性有善于表现自我的一面,平时唱歌阅读时她的声音总是特别大,也抢着上台表演,出现插嘴的情况也是她表现自我的体现。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注意控制表现欲强的孩子,使他们明白既要自已讲,也要听其他幼儿讲。在课堂上,要发言时一定要先举手,老师点到谁发言就谁发言。活动后,我及时与她交流沟通,让她明白打断别人的话是不礼貌的行为,别人讲话时,我们也要安静地听着。其次,在其它活动时,我们引导她用正确的方式来展现自已,比如举手。一段时间以后,傅欣怡小朋友上课时再也没有插嘴,知道回答问题之前先举手,等着老师让她发言,别人发言时,她也很认真地听着

 

 

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二班                          观察者   杨碧华      

时间: 2014  5 14    星期三

地点:教室

观察对象:全班幼儿

     

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大家一起回忆端午节,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讲讲端午节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欣赏端午节人的传说,表达自己的感受,画画端午节人们的活动等,虽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精心构思。并要求:把你在端午节中最快乐的一件事画出来,注意选择合适的底色表现节日的欢乐氛围。但从幼儿的反应及画面来看,端午节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很难体现,小朋友参与的机会及孩子们的兴趣点没能抓住。且在这次活动前由于没有创设环境,如:布置一些端午节的图片、粽子、赛龙舟的图片或者一些芦苇叶、大米、让幼儿亲手包一包等,环节比较单一,活动下来效果不是太好。 

           

   在活动中教师创设了一切让幼儿“活动”起来的条件,调动感官,促进各自发展。教师抛弃了经验主义以及一些文化传递理念的观念,渗透了新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如从教到建构的转变。如在活动中,端午节人们的活动幼儿能自己体验到,而端午节的来历除非家长曾告诉过幼儿,不然他们从哪里获得这些概念呢?这里教师改变了过去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师生单向信息传递模式,采用让幼儿回忆、谈论端午节,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上,通过课件、出示实物、讨论等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强化了对端午节的认识。通过尝粽子、包粽子等活动,让幼儿再次体验端午节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二班                          观察者   杨碧华      

时间: 2014  6 4    星期

地点:教室

观察对象:全班幼儿

     

 班上有四个幼儿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对于辟邪孩子们都不太懂,但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一种挺厉害的东西,就象一把剑一样。关于名称,有一个幼儿问我:哪一样是艾草?哪一样是菖蒲?我当时一下子蒙住了,的确课前我没仔细去查过资料,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帮忙去问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下午当大人来接孩子时,他们都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折纸“粽子香袋”、毛线编制“长命缕”、积塑搭建“龙舟”以及家长们共同参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其次,家长们在活动中也非常的配合,纷纷拿来了香袋、菖蒲等端午节特有的物品,还特地请假来参加包粽子的活动,使活动的开展很顺利。

 

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二班                          观察者   杨碧华       

时间: 2014  6 18    星期

地点:教室

观察对象:朱子航

     

 午睡起床后,大家开始吃点心和水果了。今天的点心和水果分别是菜馒头和小番茄,孩子们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我在给小朋友梳头发。只听见朱子航问了一句:“老师小番茄上为什么有这个东西呀?”我走过去一看,原来他说的是小番茄的叶子。还没等我回答,小艺就说:“有了它我们就可以用手拿在这里”。听了孩子的话,我心里不禁笑了,孩子怎么有这样的想法?我又拿起这个小番茄问问周围的小朋友:“谁知道小番茄这个绿绿的是什么?”齐齐说:是叶子。我说对这就是小番茄的叶子。老师这里有关于小番茄的生长图,一会大家都吃完点心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于是我在百度上进行了搜索,很快就找到了小番茄的生长图片。等大家都吃完了,我们围坐在一起观看我找到的小番茄生长图片。

           

    在生活中能发现孩子们是很喜欢说出自己想法的,即使有些语言没有逻辑,但那才是最真实的孩子。在情景中一个小番茄就引发了孩子们这么多的思考,在大家的讨论、质疑中,孩子们收获了很多。

  所以,作为教师就是要将孩子们感兴趣的一个点,把它放大,从这个点引发出幼儿可以去思考探索的点。同时也需要教师为幼儿创设这种想说、想问、质疑的机会。不仅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幼儿大胆说、积极思考、进行质疑,在生活中我们同样可以创设环境引导幼儿去发问、去质疑。

 

 

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二班                          观察者    周岚        

时间: 2014  214     星期

地点:教室

观察对象:全班幼儿

     

 我们中班在欢快的节日气氛中开展了此次社会活动《快乐的元宵节》,主要是让幼儿了解元宵节这一习俗,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从活动中感受自己动手做元宵、自己尝元宵的快乐。在活动中,孩子们看到视频中变魔术一样把糯米粉变成了面团,再搓成小圆子,一个个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同时也迫不及待地想加入,只等着我的一声令下。瞧!他们一个个搓得多认真、多带劲呀,一粒粒的小圆子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晶莹剔透,手艺一点也不比我们成人差

           

    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的一步步的教授过程和做法,个别幼儿也需要教师的指导,我们利用彩泥让幼儿感受制作元宵的兴趣,用两种不同的颜色代替面粉和陷,然后回家品尝元宵,知道它有不同口味!在品尝元宵时,孩子们更展示了他们大方可爱的一面,有礼貌地邀请别班的小朋友、老师共享劳动成果,使孩子感受和体验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祥和、快乐的气氛,感受了与同伴、老师之间的深厚情谊,自然地萌发喜欢幼儿园这一温暖的大家庭的情感。快乐的元宵节这一活动就像圆圆的圆子一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二班                          观察者    周岚        

时间: 201  3 6    星期  

地点:教室

观察对象:全体幼儿

     

 

今天是三月八日,妇女节,昨天小朋友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了关于三八节的讨论,妈妈平时下班回家都做些什么事情?”“妈妈是怎么照顾我的?”“我可以为妈妈做一件什么事情?”“我想对妈妈说一句什么话?在讨论中孩子们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孩子说什么,都能从他们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妈妈的内份爱!今天我们就要为妈妈来制作漂亮的贺卡啦!首先我们先来制作漂亮的小红花!将老师剪好的蝴蝶结形状的一摞皱纹纸从中间拧两下,让这一摞皱纹纸能够固定在一起。再用很细的手工铁丝将蝴蝶结中间缠起来,牢牢地固定上!接下来将每一张皱纹纸层层分开,分开时注意要将每一层皱纹纸分开的参差不齐,左一张右一张地,这样做出来的小花才会漂亮!

           

 

这次活动内容很丰富,一节活动的时间有些长,但是孩子们从始至终都能认真听老师讲,专心的制作,遇到困难耐心地等着老师前来指导,表现的特别好,我想着一定是因为要给妈妈做礼物所以都很乖,很怕礼物做的不好!我们不光光是每次收到父母的礼物,也要让她们知道礼物也需要互赠的,让他们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二班                          观察者    周岚        

时间: 201  3 20    星期  

地点:教室

观察对象:王梓睿

     

 

王梓睿是个平时不爱说话、不惹事的小男孩,自理能力较差,剪刀、画画等更是他的弱项,他总喜欢呆在老师不注意的地方,他也不太喜欢和大家交流,有时会自言自语。晨间锻炼、做操时,总会发现他的一些动作不太协调,即使教师进行了个别指导,他的进步也不大。一次,在早晨科学活动时,发现他一个人很快就把数物配对的练习正确完成了,让我感到很意外。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继续观察,发现他对于数学掌握的比较好,基本都能独立完成练习。

           

 

该幼儿从不爱积极表现自己,只是安静的管好自己,遵守常规。对于教师提出的建议,他也只是安静的接受,不置可否,所以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个慢半拍的孩子。但是意外的发现,使我一下子醒悟了,这个孩子也有聪明的一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我及时把他的练习展现给大家看,并当众表扬了他,奖励了五角星,他的脸蛋洋溢着无比的自豪和快乐。在以后的科数活动中,即使他不举手,我也会请他单独回答问题,果然他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这些肯定无形中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二班                          观察者    周岚        

时间: 2014  4 4    星期  

地点:教室

观察对象:全班幼儿

     

每年4456日是清明,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传统的扫墓日子,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和死去的亲人,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扫墓。 老师:“清明节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扫墓的,看我的爷爷。”“嗯,对了,我们会在这个日子的前后,去踏青和扫墓,看望已经过世的亲人。”还有我们在这个节日当中,会吃些什么东西呢?“老师,会吃青团子。”“里面是豆沙的,是绿色的。”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幼儿系列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扫墓活动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通过踏青春游、荡秋千、放风筝活动,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 春景的美好。

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二班                          观察者    周岚        

时间: 201  4 24    星期 

地点:户外

观察对象: 马正

     

今天早上晨间活动,孩子们在教师的关注下开心游戏着,马正在我的注视下明显乖巧了许多,没有做出捣乱的行为。于是,我便有意地走到另外一边,指导其他孩子游戏。可刚过了一会,有几个小朋友叫了起来:老师,王均文哭了。我走到他的身边问怎么了,他哭着说:马正抢我的玩具,还打我的脸!只见马正嘟着嘴巴站在一边,叫着:他先抢的我玩具的!我把马正手上正在玩的玩具拿了过来,问小朋友你们看见是谁先抢的玩具吗?小朋友都回答说是马正抢王均文的玩具!马正一听就低下了头,我问她:为什么老是要抢人家的玩具?如果你想玩的话,可以问小朋友借来玩的,抢别人的东西还打人,是非常不对的,老师和小朋友都非常不喜欢这种行为的,以后不能再这样了。!她听了点点头,并跟王均文道歉,可是过了几分钟她又去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了。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发现其的自控能力非常差!他想要什么东西一定要得到,如果别人不给就会抢,抢不过就动手打人。这就是很典型的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小孩子!从平时和家长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家人对她是非常的千依百顺,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给就会大哭,一哭家长就会妥协,所以养成了她这种自私的性格。在日后,我们将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帮助马正改掉娇惯、蛮横的性格。

 

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二班                          观察者    周岚        

时间: 201 4   54    星期 

地点:

观察对象:王歆言、袁尤等

     

一天户外活动的时间,孩子们都在院子里高兴的玩着,我看到地上有些纸屑,我随口说了一声:请把地上的纸拾起来。这时有几个孩子往地上看了一看,继续玩了起来,看到这些,我又叫了一个小朋友的的名字,这个孩子听到我的叫声后,慢吞吞的弯下腰拾起了地上的纸,见此情景,我想到了现在孩子们是越来越不愿意劳动了,这样下去可不行,所以一定要培养孩子们的劳动习惯

           

上了中班以后,为了进一步锻炼幼儿的劳动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我经常邀请孩子为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与教师一起劳动的过程中,这些孩子变得越来越能干,也乐于与教师交流。可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踊跃参加劳动的总是那些活泼、动手能力较强、平常愿意和教师交流的孩子,那些比较内向、做事较慢或平时就贪玩的孩子几乎从不举手。刚开始,由于我担心孩子能力不足,所以邀请的都是一贯比较能干的孩子,他们在不断的参与和我们的肯定中获得了成功与自信,因而表现更加积极。那些能力较弱的孩子原本就自信心不足,加上老师没有邀请他们,他们自然而然就置身事外,渐渐丧失了主动性。

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二班                          观察者    周岚        

时间: 201  5 29    星期  

地点:教室

观察对象:全体幼儿

     

让幼儿了解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民间节日之一,纪念的是爱国大诗人屈原。但是苏州的端午节却与其他地方不同,它所纪念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纪念伍子胥的端午节是苏州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民间节日,具有一整套与当地自然气候条件、日常生产生活习惯、经济文化特征相适应的民俗活动。虽然有些活动与其他地方的端午活动并无太大区别,但其细节却体现着苏州特有的水乡风情。[喝雄黄酒、佩挂香囊、悬挂菖蒲、探采百草、端午食粽、赛龙舟。

           

幼儿可能对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了解的比较多,另外在家里挂的菖蒲只是见过,但是不知道它真正的用途。我们不光是图片和语言的传播,可以再找些关于这方面的视频或者亲身经历,让幼儿了解。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折纸粽子香袋、积塑搭建龙舟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其次,家长们在活动中也非常的配合,纷纷为自己的孩子在家里亲子合作做了各式各样的香袋使活动的开展很顺利。

 

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二班                          观察者    周岚        

时间: 201 4 6 5    星期 

地点:教室

观察对象: 全体幼儿

     

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2、幼儿品尝。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刘彩萍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她转,只听见她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很好吃的。另一个说: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二班                          观察者    周岚        

时间: 201 4 6 13    星期  

地点:角色游戏

观察对象: 吴雨泽

     

区角游戏开始了有一段时间了,我发现吴雨泽还在到处的走动,一会来到了表演吧,一会来到了娃娃家,一会又来到了巧手吧停了下来,大家都在做红灯笼,吴雨泽在边上坐了下来,一会儿,边上的小朋友就着急了,来向我告状:老师,吴雨泽把我的红灯笼撕坏了。我一看,红灯笼变成了几片了,吴雨泽手里还拿着一片。我问吴雨泽:为什么要撕掉灯笼呀?这样灯笼就不漂亮了啊!吴雨泽一下就哭了起来,边哭边说:我要回家了,我不来了。让我很是郁闷,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把吴雨泽带到了一旁,轻声问她: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撕坏灯笼吗?她边哭边说:我也想做灯笼,但是他们不给我做,幼儿园不开心,我不想来了。我说:不是小朋友不给你做,可能是因为他们每人拿了一张就没有多余的了,那你可以和他们一起合作呀,你说对吗?吴雨泽委屈的点点头。

           

吴雨泽一直是个大方、宽容的孩子,今天的表现让我有点惊讶,吴雨泽也想参与做红灯笼,但是因为没有红灯笼了,她就发脾气撕坏了红灯笼。可能是因为过了一个寒假,孩子在家有点被宠坏了,到了幼儿园一下子还没有适应过来。忘记了可以用合作的方式和小朋友一起做灯笼。措施:我在讲评时请小朋友一起想想办法,遇到没有材料,但是别人也想来参与的时候怎么办呢?小朋友有的就想到了找别人合作。在以后的活动和游戏中都可以加强幼儿的合作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