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晏
今天的集体活动是认识蚕豆,在今天的教学中李培涵听得很认真,小眼睛始终看着老师,我从她的眼神里能看出她对今天的内容很感兴趣,也应该是掌握了今天的学习内容,所以我想她今天应该能很好的回答出问题,但是在我请她回答问题时,虽然我能感觉到她知道答案,不过她在回答的时候还是疙疙瘩瘩,一点也不流畅,很不自信的样子。
李培涵是我班年龄较小的一个女孩。没有自信、做事不肯定是小年龄幼儿的一种表现形式。我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小的性质,分析了他的一系列反映。他常常会用询问的口气来征求教师的意见,最主要的目的是因为他想在老师的嘴中得到老师的肯定,从而来证实自己所想的是否正确。其实他已经了解在幼儿园生活的每一个步骤,但是往往是因为他对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对老师产生了一种感情的寄托,他希望通过老师的鼓励、肯定等积极的态度来增加对自己的不自信,从而来满足自己的一系列疑问。面对这类幼儿,我们应该采取“反问”的形式来激励幼儿,对幼儿可以多提一些“你认为呢?”“你想的是怎样的?”等问题来锻炼这类幼儿。可以让这些疑问从他们自己的嘴巴里说出来,让他觉得自己说的也是对的,来逐步锻炼幼儿的表现力、语言的组织里,更加能锻炼幼儿的自信心。
2 学会倾听
今天的活动是让孩子剥蚕豆,然后进行记录,动手之前教师特意又提了一遍要求:“请小朋友一个接着一样的试一试,剥好后放在桌子上。”随后小伙伴们进行操作,一直没有什么差错。等大家记录好的时候,我们开始要交流了。彬彬高高的举起了小手,教师请他第一个说,彬彬回答的还是比较好的。接下来老师开始请别的小朋友发言了,彬彬还是高高举起了自己的小手,嘴里一直嘟囔着:“我知道!我知道!让我来,让我来!” 老师对彬彬说:“听一听别人的想法,有很多是你不知道的!可能有些事情是老师都没有看到的!”老师装作一副急切的样子问发言的小朋友,彬彬看到老师也很安静地在听小朋友发言,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虽然彬彬在倾听要求上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彬彬所能够遵从的要求仍旧是成人发出的,从更深一层来分析,彬彬可能只是服从于成人的权威,觉得老师的话他不得不听从,面对小朋友的发言,他就觉得没有必要去听了,所以在交流的时候,他还是会出现不能听别人在说些什么。所以在东东“喋喋不休”的时候,教师适时进行了相关的教育,直接让他知道听从别人的好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同时我们也充分考虑到教师对孩子的榜样作用,让孩子感觉到教师也对这样的讲述很感兴趣,这样也就给他一个示范的作用,让他知道这样做的必要性,从而愿意这样模仿这样的行为,这对建立孩子等待并学会倾听他人是非常重要的。
3 苏式糕点
我们的早餐离不开糕点。糕点的样式、品种越来越吸引着小朋友们。这次活动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品尝会的形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小朋友们在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等环节中能充分探索,调动各种感官来感知各种各样的糕点。朱昕宜小朋友通过用小鼻子闻一闻,发现了糕点的香味不一样,有的是豆沙;有的是玫瑰香。吴子悠小朋友通过用小手摸一摸、捏一捏,发现了糕点软软的。还有的小朋友通过用小嘴巴尝一尝,发现了糕点的味道不一样;用小眼睛观察发现了糕点的形状不一样等等。
通过这节课,虽然幼儿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很高,反应也还可以。作为我们老师,应该站在孩子们一起,针对他们好奇、好动等特点,运用感知、交流、观察等多种方式,在活动中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进行操作,使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
4 点心店
小班幼儿已经有了初浅的交往愿望,但仍摆脱不了以自我为中心——最近,班级里新开设了一个游戏——苏州特色点心店,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游戏一开始,很多顾客就去光顾了。今天,“点心店”里传来了大声吵闹的声音,“服务员”蒋妙言和“顾客”姚仁涵架了。只见蒋妙言按着小碗嚷着:“等会儿,等会儿,还没熟呢!”姚仁涵也不甘示弱:“再不给我,我就走了!”两人僵持不下,脸都涨红了。
小班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浅的交往愿望,正在由平行游戏向协同游戏转化的过程中,但由于缺乏经验,仍摆脱不了以自我为中心。再加上幼儿之间由于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在游戏中他们可能无法准确表达或难以达成共识,最终导致冲突的发生。
当面临幼儿同伴之间冲突时,老师应仔细观察,耐心倾听,安抚幼儿情绪。只要矛盾不是进行到肢体冲突,老师应先耐心了解情况后再发表意见。千万不要因为有的孩子平时调皮,就直接急躁地责备孩子吵闹。老师应让孩子尽可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当事人说不清楚可以向周围孩子询问。老师还可以以游戏的身份进入“打圆场”,在和孩子们一同游戏的过程中及时调节,并给予必要指导,化矛盾为积极的一面,这样不但能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人际交往的本领,而且还能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健康发展。游戏后,老师要及时讲评,帮助幼儿提升生活经验。
5 自我中心
游戏开始了,今天健健是苏州小吃店的老板,一开始他的生意很好,来买东西的小顾客络绎不绝。等到十分钟过去之后,小顾客们渐渐散去,小小超市有些冷清了。妹妹似乎有些无聊,于是对着正在理发店的老师说:“老师老师,你快来买东西吧!”老师轻轻地说:“哦,老师现在在剪头发,等老师剪好头发再来!”他并没有像其他的小朋友那样继续等待,而是又大声叫了一次:“老师老师,你快来买东西吧!”老师以为他没有听清楚,就把刚才的话有重复了一遍。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还是一个劲地在超市里大喊:“老师快来呀!老师快来呀!……”旁边的小朋友都纷纷捂上了耳朵。
看到这样,老师马上请他来到休息区冷静一下,对他说:“老师也有事情要做,理发店的小朋友先请老师理发的,这样对他们是非常不礼貌的!”
从孩子的游戏行为来看,孩子的自我中心是比较严重的,具体表现在他不会去倾听别人说话的意思,不愿意进行等待,不愿意自己的需要被延迟,所以才会出现在游戏中情绪失控,在一边大喊大叫,以至于影响了别人的游戏。鉴于孩子的年龄很小,所以教师介入的第一步是让他先冷静一下,避免他继续影响别人的游戏,随后单独对其进行语言上的沟通,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礼貌的,没有人会喜欢。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孩子的很多行为到了家庭中就会弱化,所以针对孩子的行为,我们需要在家庭的教养上保持一致性。这样才能够保证孩子逐步养成愿意延迟愿望的满足,从而达到尊重他人的效果。
6培养孩子的自信
今天给幼儿讲了苏州童谣《杠铃杠铃马来哉》,是小朋友非常喜欢,非常熟悉的一个童谣,大家在参与活动时都表现出无比的积极性,陆子轩也听的很认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班级的氛围是非常轻松的,很多孩子没有举手就纷纷说着自己在图片中看到的内容,钱思思只是很认真的听着,在集体复述句子时才开口和大家一起说,在出示下一张图片教师提问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举手了,钱思思终于也举手了,可是当他把手举起来不过一会的时间,又不太自然的放到了耳朵边上,似乎还在犹豫“该不该举手呢,还是就不要了吧”。集体活动结束要排队去做操了,他很开心的到前面,本来明明是第一名的,但是后面来的一个小男孩把他拉过去,挤到了他的前面,他就排到了第二个,不过他还是很开心的,非常满足于他已经排到了第二这个位置。
钱思思是个很聪明的小女孩,但是他一直是默默无闻的样子,从来都很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比如教师说两个两个结成一对好朋友,让幼儿自由去找,他从来都是被动的一个,不会主动去找朋友,而是等待朋友来找他,或者等待老师去帮助他找朋友,这样一个被动的性格,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尽量多鼓励他参与集体活动,他手还在犹豫状态半举着的时候我就请他回答问题,大家一起去找朋友之前先让他去找一个好朋友,增加他的自信心,让他体会到自己主动,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时候获得的那种满足感,是比排队排到“第二”的位置更能让他喜悦的。
7轻轻的告诉你
说话声音大和说话声音小都是一种习惯的形成。在幼儿园中,小朋友说话声音太轻别人听不清,声音太响又会影响别人。最近,班里的个别孩子说话的声音就特别得大,而且是在别人安静的情况下突然发出一个很响的声音。如:教师在活动中或孩子们吃饭时,突然某某叫起来:“老师,某某在讲话。”“老师某某把我弄痛了。”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班级的课堂秩序。我曾好几次对有这种行为的孩子进行了教育。因为如果不进行正确的教育,孩子就会形成不良的习惯。
其实,我也经常在想,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有大声喧哗的习惯呢?我想还是让孩子们自己告诉我们吧。于是,我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让小朋友一起回答我的问题,同时让孩子们一起想办法处理他们突然冒出的声音。我让孩子们也来当老师,当你出现类似的情况时,你会怎么办?我将问题抛给了他们。经过讨论和分析以及换位的思考,最终产生的答案是轻轻地走到老师面前告诉老师,不影响他们,同时也是尊重了老师和其他的小朋友。于是,我们约定用这样的方法来试一试。
几天后,在活动中又有小朋友出现之前类似的情况。我用眼神提示了他,于是他轻轻地走到我面前告诉了我情况。我帮助他解决了问题。他感觉到这样的方法能得到认同并能解决问题,下次就会记住了。一段时间下来,类似的事件少了。偶尔也还会有小朋友会忘记,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大老远叫老师。我就采用不理不睬的方法来提醒他。结果他就会记住,要走到老师面前轻轻地告诉老师,请求才能得到解决。
良好的习惯是在不断的提醒中逐渐养成的,教师要教会他们养成好习惯的方法,让他们学着去做。偶尔忘记,大人的提醒也可以帮助强化。当反复的提醒已经不再需要时,孩子的良好习惯就会形成。
8 插嘴的背后
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上课时的状态也不径相同,有的认真听讲,坐的很神气,有的则是有时会有点走神,还有的孩子更是喜欢在课堂上插嘴。我们班上的涵涵,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经常会在老师上课的时候情不自禁地“插嘴”。记得之前我上一节语言课《树真好》,因为这个活动的目标是在倾听、学说散文中的话后让幼儿看着图自己创编的,当我出示图片后,孩子们都纷纷举手想要回答,可没等我点名请孩子回答,涵涵已经脱口而出把这幅画的意思说出来了,之后回答的孩子思路就被她局限住了,纷纷照着她的话讲,几次都是这样,次数多了,我也有点生气了,就批评了她,并告诉她老师不请不举手的小朋友。可是没过多久,她又开始插嘴了。
班里像涵涵这样的喜欢“插嘴”的小朋友很多,其实这也是中班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这个年龄段孩子知识面相比而言比较宽,自制力又不够,好胜心又强,总想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认同,知道一点就会喊出来,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牛头不对马嘴;有时,孩子插嘴还可能是因为对谈论的内容有兴趣,当他们对你说的内容产生好奇时,往往克制不住的会提出问题希望你解答。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孩子插嘴很多情况下都说明孩子们在认真的倾听、积极的参与思考,但不断的“插嘴”又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教师要在平时也学会倾听,当孩子在表达想法时,我们就要用心的去听孩子们讲述,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榜样,知道在别人讲话时应该认真的听;其次,在课前老师就要强调课堂的纪律,给孩子一个提醒;最后,当孩子插嘴时,教师不能去严厉的批评,因为那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我们要去肯定孩子的答案,但是要适当给她“冷处理”,如:“你的答案是对的,但是老师不请你回答,因为你没有遵守我们课堂的纪律,没有举手回答问题。”
当然,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养成的,坏习惯也不是一下子能改掉的,但是老师也要锲而不舍,坚持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倾听习惯,日复一日,帮助孩子改掉“插嘴”的毛病。